韓素君
【內容摘要】新課標提倡學生科學適度開展體育自學能力培養,努力提高國民體質。本文依據課標和體育運動學和保健學理論,通過分析自主學習的內涵和本質,就體育教學實踐中需要加以關注的話題進行必要的闡釋,辨清體育自學能力的培養可行性和科學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體育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體育新課標的頒布,全民體育時代的到來,宣告了不重視身體素質、只重視文化成績、導致全民身體素質日益下降的時代的結束。體育鍛煉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中小學體育教學因為時間短、課程緊帶來了教學內容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本著鍛煉身體的目的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為終身學習打好身體基礎。
一、當前高中體育教學現狀
1.體育教學的邊緣化
目前,由于應試教育的存在,高中階段體育教學被邊緣化,甚至某些年級壓縮了體育課。有限的課時無法完成體育課程的基本教學任務,更不要說引導學生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來獲取相應體育知識的學習和培養體育能力,久而久之無法滿足以后走上社會生活的需要。而體育與健康教學與其他課程一樣,都依賴學生課余時間進行拓展和重復訓練。
2.體能訓練無法保證
蔚然興起的高中研究性學習說穿了就是文化科目的研究性學習,學生感興趣的仍然是文化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對于體育則是可有可無或者是放松的機會。而課標要求體育測試不再單單看待成績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對體育知識和技能能力等多方面的檢測,特別是學生的個性存在差異,需要教師指導學生課余時間自己去學習和探索,開展相應的身體鍛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的能力。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1.營造愉快的體育學習氛圍
中學生是非常希望上體育課的,在繁重的文化學習之余得到身體的放松、心靈的放飛是他們的渴望。而體育教學卻又不是這么簡單。需要在依據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的特點開展相應的有一定難度的體能訓練項目,卻不是那么輕松。因此要激發學生戰勝困難,參與訓練,達成效果,就要營造輕松愉快的情境氛圍,讓學生感到學習體育就像做游戲一樣。如去年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后,一個學生3000米成績獲得第一名,我請他給其他隊員談談感受時,他說成績的取得來源于老師平時的鼓勵,本來他是怕長跑的,我的一句“你做得很好!”給了他無窮的力量,激發了他的潛力。
2.培養體育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學生對體育教學感興趣,并不代表學生一直會保持興趣。學生在接受新的課程教學時,興趣很濃,隨著掌握了皮毛之后,興趣開始轉移,甚至淺嘗則止,不利于體育項目的教學完成,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利用自身掌握的技能展示教學項目的魅力,幫助他們走出淺水區,引導他們進行拓展與延伸。如在籃球教學中,我知道學生都會打籃球,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掌握技巧,我故意引導學生“同學們,躲在碉堡內的敵人怎么消滅?”學生異口同聲:“把敵人的碉堡炸掉!”“誰來炸掉?”于是有些男生前來試投,成功率不高?!斑@樣的命中率只會犧牲自己!”學生無語。于是我乘機介紹了幾種投籃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一個一個試投,學生有點像模像樣,但是命中率依然不高。“軍人要想在戰斗中不死,只能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于是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各自找場地練習,有的雙手扶球于肩上往外推球,有的并足單手肩上投籃,最多的是雙手由下向上拋……只要有命中的,我及時大聲予以口頭表揚,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加強體育學習策略的指導
體育教學與其他文化課程不同,基礎知識講解較少,注重技能訓練。學生總認為掌握了基礎知識,技能練習只要一兩遍就可以熟練掌握,而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很多學生忙活了半天就是不得要領,還把原因歸結為自己的協調性不好或動作不容易掌握。每當此時,我就引用白居易的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教育他們,講述喬丹等人的故事激勵他們反復練習,熟能生巧,培養手感和身體協調能力。盡可能的指導學生用體育知識了解技術動作,避免含糊的掌握技術動作,提高對技術動作的掌控能力。
4.拓展學習和運用體育的渠道
除了室外項目訓練外,我還專門利用多媒體課堂進行拓展學生學習渠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多媒體技術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可以擴充大量的信息,采用視覺、聽覺集中轟炸,營造真實、直觀的體育運動環境,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學習跨欄時,農村中學條件有限,設施沒有配備到位,教師可以下載如劉翔、紀偉、史東鵬等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照片和影像,邊播放邊指導學生了解這些運動員是如何很好的完成跨欄動作的。這些名人的訓練或者比賽鏡頭,深得學生歡迎,課堂上的直觀性、趣味性立刻呈現,課堂氣氛生動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