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武
摘要:對于絕大多數小學生而言,閱讀過程當中的兩大困難就是生字不認識和文意讀不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著力解決的也正是這兩方面的問題,介于閱讀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前期入門之后,能夠受益終生,應予以其充分的重視。思維導圖是屬于一種用于梳理自身的想法和思路的輔助性思考工具,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應用具有較強的幫助,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對思維導圖和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研究
引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鼓勵多角度、有創意地進行閱讀,依靠閱讀期待、閱讀反思以及批判等方式,擴展學生思維空間,促進閱讀質量的提升。不難看出思維導圖和閱讀教學目標之間的契合度,為了形成對思維導圖的通識性理解,改善當前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當中的實際應用情況,下面將對思維導圖進行拆分敘述。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特點及其作用
思維導圖是指一種將思考的內容進行梳理的一種思維發散及組織工具,通過思維導圖,人們能夠對自身的思想具備整體性了解,開發和挖掘大腦在創造、記憶、語言、動作、精神等各方面的潛能。思維導圖對于思想和思維的引導是尊重大腦的,能夠以全腦為基礎,按照大腦自身運轉速度進行思考,通過全面調動大腦右腦對于圖像、空間、顏色、整體思維及想象力等方面潛在能力及左腦在邏輯、數字、文字等潛能的充分發揮。我國研究思維導圖的時間相對較晚,在語文教學領域當中的應用屬于較新的實踐探索領域。
這種對于人腦當中思考內容的具象化,對于思維活躍、頭腦靈活的小學生而言,更容易使其了解到自身的真實想法,發現并挖掘小學生的潛力所在,通過對思維的發散和重組,能夠更好的把握中心思想,找到重點內容,讓思想的條理更為清晰,能夠大幅度提升小學生閱讀的效率,降低其閱讀理解方面的困難。在閱讀教學的應用當中,應當秉承著順應大腦思考規律的基礎,對學生形成閱讀的深入理解具有實質性作用。學生在繪圖的過程當中能夠進行思路的轉化,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和繪制思維導圖進行閱讀輔助的習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為了解決當前小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的思路、思維方式和思想狀態等方面的大腦活動問題,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陸續推行,加上新課改的作用以及信息時代的來臨,當前的閱讀教學已經成為了語文教學的焦點,是學生能夠獲得信息的收集、處理、判斷、理解、掌握等方面能力的基礎。而且,閱讀除了在語文學習當中具有實際的作用意義,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人際交往、社會生活等都是必要的技能。所以,就目前看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呈現增大與減的趨勢,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在實踐過程當中卻的確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是因為小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相對較弱,在進行語句的判讀和文章的閱讀當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在閱讀中沒有理解文意,對于文章中心思想、行文脈絡及意蘊涵義等方面的判斷過于草率,沒有進行積極的思考。所以,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存在著涉及內容廣、待處理的內容多、積累速度慢、記憶模糊、理解不全等方面的問題。受到傳統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經常會受到學習成績的影響,教師在對閱讀內容進行選擇和側重時的方向大多與考試內容或課文內容相類似,教師在本學段當中的引導力度難以進行掌控,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教師習慣于主動講解,閱讀教學的效果不佳,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待晉升。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前預習
由于思維導圖是一種梳理圖像,所以,在課前階段使用能夠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理清學生對于文章的基本看法和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過程加深對文章的領悟能力,鍛煉思維導圖的使用能力,逐漸達到熟練使用的目標。提前對文章進行思路的梳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更加認真,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改善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以人教版教材當中的《她是我朋友》的預習為例,學生在課前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對文章的基本人物、環境、事情的發展過程等關鍵性內容具備基本的理順,不同的學生由于思考問題的不同,其畫出的思維導圖也是不同的,這種預習是個性與共性共存的,能夠提升課堂當中的交互性,充分發揮預習的優勢。
(二)課堂中應用
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前進行思維導圖的使用引入,讓同學們能夠對思維導圖具備基本的了解和把握,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閱讀過程當中的練習使用,逐漸獲得使用思維導圖的能力,利用思維導圖實現預期的閱讀教學及能力培養方面的目的。在思維導圖的引入階段,教師應當以課本當中的內容為主,利用圖文及色彩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思維導圖在使用過程當中的優勢,讓更多學生能夠掌握這種思考方式,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除了在閱讀教學當中的示范、引導和演練之外,教師還應在臨近時間內增加對此的練習力度,幫助學生獲得熟練使用導圖的鍛煉機會,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切磋,加深同學友誼,培養團結合作的意識,幫助小學生理清閱讀思路,構建知識體系。
(三)課后使用
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對于一些事物的興趣容易消失,所以,教師應當在學生對思維導圖助力的閱讀感興趣的時候培養起使用思維導圖的習慣。在課后使用思維導圖能夠起到良好的幫助回憶的作用,與課前、課中形成一個學習的循環圈,加深閱讀內容的印象,是對于所學知識很好的重溫。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使用思維導圖,能夠提升學生對自身想法的梳理總結能力,能夠強化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的方向感,雖然為一種工具,其在教學當中起到的作用卻不可估量。所以,教師應當在熟練掌握思維導圖的基礎之上,將這種閱讀當中可以使用的工具方法傳遞下去,改善學生的思維情況,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葉月宏.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 2013(01)
[2]高斯濤,陳容.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綜述[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 2013(11)
[3]吳秋連.思維導圖在低年段識字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 2012(32)
[4]許莉麗.論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初中生優秀作文. 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