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亮
摘 要: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是個人根據自身需求和環境因素而做出的選擇,因此強化個體需要能激發個體行為動機,促使個體主動行為。將自我決定理論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行為,促進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和學生個性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 自我決定 自主行為
自我決定是自我基于個體的真實需求和周邊環境信息,對個人行動做出的一種本能選擇。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在動機形成過程中自我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如果能夠充分把握個體的自我需求并加以刺激,這將極大地激發個體自主行為動機,從而促進個體的自我行動。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十分關注學生的個體能動作用和個性自由發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已作為一項教學要求被寫入課標。與此同時,初中生的認知習慣從具體運算向抽象運算轉變,個性與自尊進一步發展,他們渴望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希望在學習中能夠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如果能將自我決定理論有效地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無論是在推動學生自主能力培養方面,還是在保護學生個性發展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此,我就如何實施自我決定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進行探析,總結出三點經驗:
一、增強學生勝任需要,促進學生英語學習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當人們發覺一項事物自我無法勝任、甚至存在風險時(比如有失敗的風險),人們會自動調節與外部環境的互動關系,選擇避開這項無法勝任的工作。初中生的自尊心強烈而脆弱,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逃避動機會更明顯。所以,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時,要盡可能地增強學生的勝任需要,讓學生感覺自己能夠勝任,有能力解決問題,從而發自內心地投入學習中。在初中英語教學時,要增強學生勝任需要,有兩條策略:其一是降低任務難度,將一個大量而復雜的英語學習任務拆分成多個小任務,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勝任感;其二是肯定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學生學習出現失誤時,教師要多肯定學生行為中的積極因素,降低學生的失敗感,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初中數學七年級Dream homes這單元內容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勝任需要,我將單詞練習設計成三個小游戲:第一個小游戲是給學生一組打亂了順序的單詞和漢語解釋,讓學生將這些詞一一對應起來;第二個小游戲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圖片,讓學生寫出圖片對應的單詞(難度較大的圖片配有提示);第三個小游戲是給學生三個字母和一些不完整的單詞,讓學生將這些字母填到合適的位置,使單詞變完整。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將學生抵觸的單詞識記練習轉化成有趣的游戲形式,使學生勝任感增強,自主學習欲望增強,有利于學生高效地學習。
二、增強學生歸屬需要,促進學生英語合作
自我決定理論認為人們的內在需要是自我形成動機的重要來源。初中生強烈渴望能夠在集體中展現自我、實現價值,從而在集體中得到認同和贊賞,并獲得歸屬感。學生的這種歸屬需要,將成為他們自主行為的強烈動因,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增強學生的歸屬感,觸發學生的自主行為。如何增強學生的歸屬需要?就是通過合作讓學生在集體行動中獲得明確且清晰的行為目標,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集體目標從而增強自我歸屬感。這里有兩個注意點:一是開展英語合作要增強學生的角色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強烈的自我角色和行動使命,從而誘發自主行為;二是要注重搭建合作展示平臺,為學生的集體成功提供展示空間,從而強化自主行為收獲的滿足感。
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A day out這一單元時,我開展了“集體寫作”的合作學習活動。我讓學生四個人為一組合作完成一篇英語作文,作文主題不限,但要求學生以接龍的方式,一人說一句,接成一篇作文;作文中運用不定式和反身代詞的句子不得少于三句語;最后挑選出寫得較為生動有趣的幾篇作文進行展示,十分優秀的作文還可以投稿。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活動,學生明確了在集體中的角色感和任務方向,強化了以小組為單位的歸屬感,這有種活動利于激發學生情感需求,促使學生更全身心地投入合作,提升了英語學習能力。
三、增強學生自主需要,增強學生英語實踐
初中生在小學階段長期處于依附性學習狀態,當他們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時,就渴望擺脫過去的依附狀態,產生一種較強烈的自主選擇需要。這種需要如得到滿足,將極大激發學生的自主行為,而一但受到抑制,將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發揮初中英語開放性強、應用性強的特點,為學生提供更為多元的自主選擇機會,讓學生的自主需要得到有效滿足,自主行為得到有效激發,從而推動學生英語實踐的深化和創新。
在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Finding your way這一單元教學中,為了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空間,更好地滿足學生自主選擇需要,我結合單元教學內容設計了“畫地圖”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以自己的家為起點,自主選擇目的地,并給畫一張地圖,由學生自主定義地圖的風格、大小、展現形式。我僅要求學生在地圖上表示出起點到終點的行走路線(出行方式也依據學生自身喜好而定),并附上簡單的文字說明。通過組織這樣的實踐活動,在確保整體知識框架不變的情況下,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利和創作空間,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張揚個性,創新實踐。
總之,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初中英語教學要見成效,突破點還是在學生。教師只有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將影響學生自我決定行為的動機元素理清并由此入手,不斷創設能夠強化學生行為動機的教學課程,從而使學生的行為動機最大化,將學生的學習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行動,扭轉過去初中英語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不主動、教學難進行的局面,有效提升英語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瑞.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對商務英語教學的啟示[J].時代文學·半月刊,2014(8).
[2]石黛,吳海艷,謝夢珠.自我決定理論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和啟示[J].心事·下旬刊,2014(3).
[3]路文宏.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的實施重點及改進措施[J].知識窗·教師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