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梅天祝藏族自治縣政府網站,甘肅武威 733200
“走轉改”與網絡媒體工作者職業素養之關系探討
陳曉梅
天祝藏族自治縣政府網站,甘肅武威733200
摘要為提高新聞工作者政治素質、業務素質、文化水平,“三貼近”、“走轉改”為“三項教育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反過來,“走轉改”、“三貼近”對網絡媒體工作者政治素質、業務素質等綜合素質的提高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走轉改;網絡媒體工作者;政治素質;職業素養
“走轉改”是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簡稱,為推動新聞工作者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把正面宣傳為主與加強和改進輿論監督統一起來,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聯系黨和人民的紐帶作用,增強新聞報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斷創新報道內容,進一步增強新聞工作者的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在新聞宣傳實踐中,促進各新聞單位不斷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做到真正的“三貼近”。
當今社會,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傳播憑借其信息量大、速度快、使用者多、波及范圍廣等優勢,日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網絡并深刻影響著人們文化傳播的觀念。隨著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不斷深入推進,各大網絡媒體更是“俯身彎腰接地氣,放下鼠標采民風”,扎實推進“走轉改”活動,并將其作為長期堅持下去的重要任務。
1)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的記者們早已積極行動起來,報道了大量生動、鮮活的來自基層的新聞,受到了讀者和觀眾的廣泛好評。此時,網絡媒體更是不甘落后,“走轉改”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紛紛開設“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專題專欄,策劃推出系列報道,開展網上訪談。網絡媒體工作者陸續深入基層一線,采用多種手段形式,體裁涉及消息、通訊、特寫、記者手記、述評,并設置了專題要聞、媒體評論、社區互動、百村百鄉行等欄目,最大化地傳播深入基層“走轉改”的報道內容,真正體現“短、實、新、多、快”的基層一線新聞報道要求,采寫了大量群眾喜聞樂見和親切清新的稿件,內容覆蓋面廣、信息量大。
2)網絡媒體“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使一大批網絡媒體記者編輯走出了虛擬社會,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藏性決定了在現實中受了太多約束的人們,更傾向于在網絡中尋找不受道德和現實社會約束的事物,網絡的情緒化、不負責任的現象也因此被放大。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網絡人與社會人面對面交流,在信息的真實性增強的同時,更主要的是拉近了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的距離。網絡的虛擬世界不再是“霧里看花”,而是還原為真實的現實社會,網民對虛擬世界的認可度提升。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或事,被網絡媒體記者編輯搬上了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并通過網絡這個開放的傳播平臺,為更多的人所知曉,收獲的是認可、真實和實實在在的肯定,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一定程度上得以融合。
3)網絡上大量的“花邊新聞”、“娛樂緋聞”成了追逐的焦點,夸張刺激的標題,低俗的配圖。不僅如此,假新聞也在這片沃土上“恣意生長”。這嚴重影響了網絡媒體的公信力,也會影響網絡新聞信息服務于黨和政府中心工作這一基本職能的履行。因此,網絡媒體也該進行一場“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網絡記者編輯要認真核實消息來源,仔細辨別事實真相,謹慎選擇報道角度,精心組織采訪活動,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不編造新聞,不歪曲和夸大事實。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百姓的感人故事,投向辛勤工作的一線工作者,投向需要整個社會關注的有利于社會發展的焦點、熱點話題。而不是緊緊盯著那些明星八卦,奇聞異事,還有負面炒作的虛假新聞。
4)源頭有“活魚”,基層天地闊。網絡媒體“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要結合實際和媒體特點,舉起相機,放下鼠標,到基層一線,找準定位,把筆觸多放在基層、相機多對準群眾,扎扎實實做群眾的學生,當老百姓的貼心人,就會有寫不完的好稿件和拍不完的好照片。并將農村社區,廠礦企業,學校等偏遠地區作為“走轉改”活動聯系點,了解群眾工作生活,增進與群眾的感情,聯系不同區域的一個城鎮家庭或一戶村民、一位干警、一名企業員工,作為自己聯系群眾、了解掌握社情民意的有效渠道。根據蹲點調研和采訪報道掌握的第一手資料,精心研究策劃新聞報道選題,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稿件的質量和水平。在重大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政策解讀和熱點引導等宣傳報道活動中,鼓勵網絡記者編輯深入改革建設前沿,深入群眾生產生活一線,將自己融入新聞現場,融入新聞事件,真誠平等、感同身受地零距離捕捉新聞。
5)網絡媒體“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拉近了網絡媒體記者與網民的距離,使網絡與網民能夠保持互動,距離更近。一鍵在手、一線連接,縱覽天下事,縱
6)“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讓新聞工作者最廣泛地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精神營養。網絡記者編輯一定要深入實際,到第一線去,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到新聞發生的現場去,了解到最真實的情況,寫出有新聞價值和生活氣息、貼近性強的作品。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不斷提高新聞戰線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的能力和水平。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虛心向群眾請教,真心為群眾服務,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帶著情感、帶著關懷、帶著責任、帶著信心走基層,反映老百姓身邊事、身邊人,勤溝通,常走動。“原汁原味”的群眾語言其實埋藏著簡單、樸素的大智慧。只有說群眾的話、為群眾說話,報道百姓喜聞樂見的內容,才能寫出生動活潑、真實真誠的新聞報道。
實踐證明,新聞工作的根在基層、真正優秀的新聞作品,都源于群眾、源于生活,基層不僅是巨大的新聞資源寶庫,更是國家和社會的基礎,群眾是報道的主體,社會生活是新聞報道的源頭活水。更要天天求新,時時求新,刻刻求新。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應該有為黨和人民負責而不惜一切的奉獻精神,深入實際,深入調查、深入研究,反映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盼,反映廣大干部群眾的創造實踐。因此,開展“走轉改”活動,是時代需求和媒體作用的結合點。這是新聞人的價值所在,是新聞的鮮活生命力所在,也是“走轉改”活動能在新聞界引起巨大反響的深層次原因。
參考文獻
[1]賈慧.新時期下網絡編輯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0(23).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39-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