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根
摘 要:相對比傳統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支架教學模式創建了一個全新的“生本”學習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幫助學生不斷提升水平,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主要以《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一課的教學實施的相關片段來解析支架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以期能夠更好地說明學習支架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支架模式;運用
支架模式,簡言之,就是建構主義者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出發,借用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比喻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搭建的支架。布魯納曾說:學生不喜歡教師把他們抱到一個階梯上,而更喜歡教師引領他們自己邁步上一個臺階或為他們提供一根邁步的拐杖,而這個拐杖就是我們說的“學習腳手架”。在現實的教學中,支架理論的運用已經很廣泛,例如,課堂導入中的情境支架、合作學習中的問題支架、體驗式學習支架等。
一、導入中的情境支架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情境支架是以情境創設為基礎的,是要為學生的學習創建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欲的教學場景。情境支架的選取有很多種方法,例如,音樂渲染、時政熱點材料、學生的生活困惑等。情境支架能使學生在情境支架下,產生探索的強烈興趣。
在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一課中,我嘗試分別在兩個具有不同特點的教學班采用了兩種搭建情境支架的方法。
教學片段1:
教師:最近大家有沒有關注“兩會”呢?
學生:看了(回答時帶了些不耐煩的情緒)。
教師:我看到很多同學都關注了,但是可能會發現好像沒感覺“兩會”中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討論與我們中學生有多大聯系。
學生:愕然。
教師:其實呢,每年的政府報告中教育是占了相當篇幅的,但是直接關系的很少,我這里來給大家看一個政府工作報告的條文。圖文展示“保證中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陽光體育活動”的條文。
學生:認真看。
教師提問:國家為什么要這么做?
學生:簡單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國家重視我們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升,這是對學生生命和健康權利的重視和保護。
引入話題:我們要重視維護生命和健康的權利,導入本課。
教學片段2:
教師播放班級學生陽關體育活動的視頻,學生認真觀看。
教師:我剛才看到大家活動時高興的樣子(簡要描述)。
學生:進入該情境中,有的學生已經開始想今天即將開始的陽光體育活動。
教師:假如,學校永遠取消陽光體育活動,你會怎么想?為什么?
學生:很不高興,因為……很多學生提到了不利于身體健康等方面。
教師:那學校重視這個活動,說明了什么?
學生:尊重和維護生命和健康的權利。
教師:導入本課《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
情境支架的選取就要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等基本學情,是創設情境支架的根基。導入中的情境支架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迅速進入快樂課堂。
二、合作探究學習中的問題支架,有利于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
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督逃呦蛏尽芬粫姓J為:“沒有合作探究就沒有生本”。生本就是指教學中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探究應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小組合作探究是目前一個非常有效的實現“生本”式自主探究的途徑。
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往往過大或者學生無法能夠讓探究符合教師的教學目標和預設,這時,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成了空話?;趯W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搭建有效的合作學習腳手架,幫助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攀登,有效的小組合作才能進行。其基本模式是拋出問題—搭腳手架—進入情境分析—合作學習探究—效果評價。
在《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一課中,我為小組合作學習搭建的腳手架分為規則類腳手架和問題式腳手架。
教學片段3:
我們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權利。
教師:播放視頻案例故事(小君和小哲的校園斗毆,小哲被傷的故事)。
提出問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
(1)這樁案例給雙方造成了什么后果?(2)此樁案例能夠避
免嗎?
兩個問題的拋出,學生很可能是無所適從或者泛泛而談。
教師展示搭建的“腳手架1”:
小組討論規則:
(1)每個小組有一個組長和記錄員;組長負責協調,小組成員都參與討論,發表觀點;(2)記錄員快速記下小組成員的觀點(關鍵詞);最后小組一起討論,完成小組的討論單;展示匯報小組討論成果。
“腳手架”2:
(1)關于后果設身處地想想:兩個人物,兩個家庭;(2)關于能否避免:多問幾個“假如”。
學生:討論,記錄,展示,質疑。
教師:總結提煉。
教學片段4:
我們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教師:出示課本第31頁案例。
拋出問題:如果你遇到以上情況,你會是三類行為中的哪一類?
學生:大多選擇第三類,探究似乎無法開展。
教師出示“腳手架”3:
(1)為什么不選第一類?(2)為什么不選第二類?(3)為什么要選第三類?(4)他們各自行為中反映了哪些品質?學會辯證分析。
學生:討論,記錄,展示,質疑。
教師:總結提煉。
可見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搭建的“腳手架”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開展合作探究。其中“腳手架1”就是規則類“腳手架”,它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規則的制定來引導學生有效地參與小組的討論,按照步驟,一步步地完成合作探究的任務,是屬于讓學生明白合作探究怎么進行操作的“腳手架”,即合作探究的形式類“腳手架”?!澳_手架2”是問題型“腳手架”,它有利于引領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儲備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探究,它屬于讓學生明白討論什么的“腳手架”,即內容類“腳手架”。
三、體驗式支架,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升華
體驗式支架就是能夠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的有效方式,它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參與的體驗式活動,感受領悟,從而達到知識的生成、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
在《同樣的權利 同樣的愛護》一課中,為了實現學生對積極維護生命健康權的認識,設置了體驗“生命和健康可貴”的幾個
活動。
教學片段5:
生命和健康是一種權利,積極維護生命和健康,不輕生、不自殘是與社會道義相符的,與法相合的。
教師:播放文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學生:認真觀看,進入情境。
教師設置兩個體驗活動:
(1)“蒙眼五分鐘”,體驗盲人的行走。
(2)“無手人生”,體驗用胳膊夾著筆寫字,用腳夾著筆寫字。
學生:認真做,體悟殘疾人的艱辛。
教師:請用一句話描述你參加體驗活動后的感受。
學生:基本圍繞“生命和健康無價”的來談。
教師:總結提煉,播放視頻《生命是什么》。
此環節的體驗式支架讓學生通過體驗活動,心靈受到震撼,從而形成生命和健康是寶貴的認識,從而達成我們積極維護生命健康權的共識。體驗式支架一般表現為學生人人都能參與的體驗式活動,當然也可以是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深刻感悟的文字故事、視頻故事等。體驗式支架讓學生在體驗中領悟了道理,并將之外化為行動,從而實現自我教育和教學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