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高峰
摘 要 現代社會的信息公開程度越來越高,作為社會大眾獲取信息主要渠道之一的電視新聞在信息的傳遞上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更能體現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同時也對電視新聞記者的能力提出了重大考驗。在電視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中,電視新聞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全面提高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質。本文以近10年來的重大突發事件為例,首先對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 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突發性事件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9-0003-02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媒體的市場化進程也在加速發展,廣電媒體的改革正全面進行,這樣就加劇了各種媒體的競爭,尤其是電視媒體,隨著國外電視節目的不斷引進和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尤為激烈。由于當前信息傳播速度快、媒介多,新聞節目不可能一家獨大,尤其是在突出事件的報道中,搶占獨家新聞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了保證收視率,就需要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這就對一線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溢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他們在突發事件的現場能夠對局面進行有效控制,并迅速理清新思路,在清晰陳述事實的基礎上進行良好的輿論導向,就可以大大提升本節目在同類報道中的競爭力。為了更好地履行電視新聞記者的職責,本文首先對他們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承擔的主要責任進行了簡單概括,然后對當前電視新聞記者在處理突發事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最后從提高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質的角度對提高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的策略進行了重點論述。
1 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主要職責
首先,在突發事件發生后,新聞記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事件的基本情況,并在第一時間如實呈現在受眾面前,讓他們能盡快了解事件的真相,避免因為虛假信息而導致的社會恐慌。在社會學和傳播學領域都有這樣一個觀點:突發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都會伴隨著流言的傳播,除了會給事件的處理帶來麻煩之外,還會激化矛盾,擴大事件的影響范圍[1]。這就需要新聞記者用及時的報道進行辟謠,消除其不良的社會影響。
其次,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對事件的真實情況進行報道,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根據突發事件容易滋生謠言的特點,電視新聞記者需要采取主動行為,盡早發布相關信息,不給謠言可趁之機,在信息公開和透明化中穩定公眾的情緒。
最后,電視新聞記者在報道突發事件中一定要以民為本,正確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
2 電視新聞記者在報道突發事件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電視新聞記者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來看,基本上能完成自己在其中承擔的責任,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第一,部分電視新聞記者片面追求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曝光率成分,采取了一些不正當的直播手段。由于電視媒體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電視新聞記者也面較大的工作壓力。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面對自身生存發展和經濟利益的誘惑,他們一味地追求刺激轟動,靠“揭傷疤”來贏得觀眾眼球,然而這樣往往容易忽視人文關懷,給突發事件的受害者造成再次傷害,這是電視新聞記者必須引起注意的地方[2]。
第二,電視新聞記者因畏難謊報虛假新聞至報道內容失實。有些電視新聞記者,在面臨突發的災難性事件時,怕苦怕累不愿意去前線采訪,所以真正的新聞現場情況他們全然不知,或隱約知道一些,但為圖方便省事,根本不去深究。最后為了新聞節目的需要,不惜捏造事實,造成了及其惡劣的影響。
3 提高電視新聞記者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主要策略
從以上可知,電視新聞記者在處理突發事件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他們的職業素養不高所導致的,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最主要的還是要提高新聞人的職業素質。一般來說,電視新聞記者要處理好突發事件,必須具備如下素質。
3.1 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突發事件的發生是不可預料的,每當有突發事件發生,記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需要立即趕赴現場進行采訪和報道,所以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容易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這就對電視新聞記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具備良好的新聞敏感性和快速感應的能力。第一,高度的新聞敏感性是電視新聞記者處理突發事件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這樣他們才能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對它的新聞價值進行判斷,并有效捕捉事件中的有效信息[3]。因為電視新聞記者的綜合判斷能力、觀察力等素質會對新聞報道的效率和質量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第二,快速的反應能力也是處理突發事件是記者必須具備的素質,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準備時間內整理出最有效的采訪、報道思路,以便在報道時能夠用恰當的語言和方式進行報道。
3.2 扎實的新聞采訪和編輯能力
電視新聞節目是新聞記者通過采訪和編輯之后呈獻給觀眾的內容,所以電視節目的質量也是新聞記者實力的展現。具體來說,要處理好突發事件,電視新聞記者的采編素質是不容忽略的,具體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體現出來。
第一,電視新聞記者要對事件的報道內容和尺度進行理性把握。因為突發事件具有偶然性、不可控性和破壞性等特點,會給新聞報道增加難度,如果新聞記者不具備上述的能力,就不可能準確把握。只有具備了上述素質,他們才能在整體上對事件的性質等進行思考和判斷,并能對局部進行重點報道,使新聞報道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第二,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根據突發事件的進展對報道的方向、內容、節奏等進行調整,圍繞可以進一步展開報道,并加深報道深度的節點進行,以便顯示出電視臺的個性化、獨特性和專業化的優勢,擴大新聞報道對社會的影響力[4]。
第三,電視新聞記者在報道突發事件時,除了要關注報道的速度和持續性之外,還要注重新聞報道的質量,這樣才能推動電視節目構建出自己的品牌,而在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中,其質量重點可以從輿論監督上體現出來,要對相關部門在處理事件中的不當和失誤之處大膽的指出來,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職能,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職責。
3.3 要具有人文關懷思想
通常來說,突發事件都具有較大的破壞力,不僅會導致財產的損失,更會導致人員傷亡,社會影響性較大。電視新聞記者除了要第一時間將事件的基本面貌呈現給觀眾之外,還要在報道中體現出自身的人文關懷,主要體現在:新聞報道要盡量為救援創造有力條件,減少筆不要的采訪,避免對遭遇不幸的對象造成二次或多次傷害[5]。以汶川地震的報道為例,很多記者在采訪中遇到救援,都會先放下工作,積極參與到救援之中,然后才對受災群眾進行采訪,很好的體現了人文關懷。
4 結論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對突發事件的報道最能體現自身的媒體公信力,所以在對這類事件進行報道時,需要現場報道的記者具備非常高的職業素養,在對突發事件的客觀情況進行報道時,還要進行積極的輿論導向,承擔起媒體人的職業和社會責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充分體現自己的職業素養,電視新聞記者除了要具有高度的新聞敏感性和扎實的采編能力之外,人文情懷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歐陽華.淺談電視新聞記者在突發事件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新聞傳播,2013,10(23):254-255.
[2]楊志平.重大突發事件電視新聞直播報道現狀及對策研究——以舟曲特大泥石流電視直播報道為例[J].蘭州學刊,2013,12(14):199-202.
[3]王葉華.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J].科技傳播,2014,22(10): 66,75-76.
[4]薛龍.從突發事件中看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的職業素養[J].新聞傳播,2013,2(14):31-32.
[5]李愛梅.談突發事件報道中電視記者的職業素養——以我國近幾年的突發事件報道為例[J].新聞世界,2011,08(1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