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嫌
摘 要:近幾年,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他們的孩子大多數留在農村就學。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成為農村教師面臨的一大教育難題。而對于農村的政治教師而言,更是一種挑戰,這就需要這些農村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
關鍵詞:政治教學;留守孩子;學習興趣
留守孩子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父母的關愛,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消極,容易在學習上產生厭學,在生活中行為偏差。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影響下形成和發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的過程。就內容而言,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科目,也是學生覺得比較枯燥、缺乏興趣的課程。作為一名農村政治教師,如何才能把這兩者處理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呢?以下我就談談教學實踐中總結的幾種方法。
一、積極表露情感,優化學生心境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它對一個人的行為具有增力或減力的功能。政治課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發揮學習的主體性。我們鎮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由于父母外出經商而成為留守孩子,他們大多由爺爺、奶奶帶。由于年齡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他們在心理、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就容易出現自卑孤僻、不合群、說謊等心理障礙。作為老師,我們可以扮演朋友的角色,多深入地了解他們,和他們談心,通過情感交流去喚醒他們,鼓舞、感化他們,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優化他們的心境,使他們有發自內心地對學習、對生活充滿熱情的情感。
如果學生對老師產生良好的情感,一般規律,他們會把這種情感遷移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中,形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動力,把學習該學科當成是一種享受。他也會自覺地去完成教學任務,去學你所教的內容。就政治而言,他們就會主動關注國家的方針政策,時政新聞。這種潤物無聲的教學比起單純說教有用多了。
二、多種方式教學,吸引學生注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沒有像故事那樣曲折離奇的情節,也不像影視劇那樣具有生動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那么對于農村留守孩子而言,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有著“水暖之鄉”之稱的我們鎮,大部分父母是外出經商,家庭經濟比較寬裕,孩子的學習費用和生活費用基本無憂,再加上爺爺、奶奶對孫輩的溺愛,使長期缺乏嚴格監督和放任自流的他們養成許多不良嗜好,愛玩手機、看小說、逛街、上網聊天等。因此,要讓他們對理論性較強的政治課感興趣,不在教學方式上下工夫是不行的。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新課教學中主要采用“導學法”進行教學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迸囵B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也是提高教學的有效途徑。在新課教學中我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找答案。(1)步驟:把班上的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合理搭配分成8個小組,課堂以學生為主,圍繞學案創設的問題聯系生活進行探究,其中4個小組各選代表進行片段教學,另4小組進行點評給分,老師指導總結,并做相應補充歸納,共同完成教學。(2)方法:合作探究和互助提問解答。(3)成效:學生在課前材料的收集中體驗了學習的興趣,在課中質疑解疑中享受合作的樂趣,在課后從小組所得分數中體驗了成功。
2.復習課教學中主要采用“激趣法”進行教學
哲學家狄慈根曾說過:“復習是學習之母。”復習是學習中的重要環節,丟棄了復習,學習就等同于往竹籃里倒水,你不斷地倒,它不斷地流,你倒多少,它就流多少。但純粹的理論復習,學生容易疲勞,也容易把知識混亂成一片。因此,在復習課中我經常多種方法助教。(1)音樂助教,運用歌曲情景是一種高效的、生動活潑的情感型教學,它是實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一有效方法的重要渠道。在文化生活和哲學課復習中我常讓學生用教材知識分析歌曲、歌詞,這對留守孩子來說,容易引起共鳴,激發學習興趣。(2)漫畫助教,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漫畫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形式,飽含哲理,極富趣味性。特別是對于哲學課的復習,它能創設良好的情境,以詼諧的形象、深刻的寓意,給人樂趣,發人深省。(3)時政助教,時事政治的材料具體、真實,貼近生活,說服力強,容易被學生接受。在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復習中,我常收集時政材料來分析,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
三、明確學習目標,樹立學習信心
馬克思說過:“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之前,已經在頭腦里把它建成了。”因此,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對學生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留守孩子由于特定的家庭環境:父母忙于賺錢,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關注孩子的困惑、需求。再加上社會上負面信息的影響,孩子容易產生“讀書無用論”的念頭。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制訂學習目標,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去學習,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產生一種滿足感,樹立自信心。
總之,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師要“有效”地教學就要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讓其主動地汲取更多知識,不斷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