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春金
摘 要:近年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導致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被留在了農村,這就是“留守兒童”。所以,為了做好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也為了提高留守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認真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效率低,進而為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教育教學;問題成因;家庭;學校;自身;社會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身心和智力發展最快的黃金時期。所以,我們要做好留守學生現階段的教育工作,要認真分析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以為學生良好地發展做好基礎工作。因此,本文就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自身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四個方面論述農村留守學生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原因,以期能夠為進一步改善工作指明方向。
一、家庭教育
俗話說: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這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缺失的,他們基本上都是在祖輩或者親戚家生活。但是,這樣的“寄養”是存在一定問題的,首先,與祖輩生活存在的問題:他們對孩子大多都比較“溺愛”,這樣只會讓學生養成“任性”的壞習慣,而且在學習方面也缺乏指導,使學生越來越不重視學習。其次,在親戚家生活存在的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態度,所以,在親戚家生活,即便是親戚對學生再好,在留守孩子心里也總是沒有歸屬感,沒有“家”,所以,這就讓一部分學生產生了“輟學”“走出去”的想法,他們想和父母在一起。所以,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總之,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的基礎,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學生才能以良好的心態走進數學課堂,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二、學校教育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于農村留守學生來說,學校教育對學生健全地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實上,在農村留守學生的學校教育中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師的教學觀念。因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觀念還一直停留在學生基本知識技能的簡單掌握上,導致學生就像學習的機器一樣,嚴重不利于課程價值的提高。所以,在課改下,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深入挖掘教材,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從而為學生全面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數學家們對勾股定理的發現和證明在世界數學史上具有獨特的貢獻和地位。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其次,教師對待留守學生的態度。留守學生學習成績差,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還被教師看成是問題學生,致使一些教師在管理和教育留守學生的過程中,總是把他們當做問題學生來進行加強管理,或者是命令式管理,殊不知,這些學生需要的不是命令,而是來自教師的愛。所以,在留守學生的教育中,我們要用心、用愛去和學生交流,去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幫助學生以正確的態度走進課堂,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父母為什么外出打工,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三、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主要是針對現階段學生的特點來說的,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性格的塑造期,自控能力差,容易被誘惑,容易染上不良的習慣,比如:網癮、打架斗毆等等,這些都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學生健全地發展。而且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生理、心理變化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家長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在情感上或者心理上出現偏差,走上極端,所以,就非常容易出現厭學、逃學、退學的現象,進而導致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
四、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金錢至上”的觀念在無形中就被灌輸到了學生的思想當中,導致一些學生總是想著和父母一起走出去,所以,放在學習上的心思就會減少,學習效率也會隨之下降,再加上社會丑陋現象的影響,學生非常容易誤入歧途,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留守學生的心理防線比較低,自控能力差,各方面的因素都能動搖其對學習的信心,導致學生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進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做好引導、管理、監督工作,以為學生良好地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參考文獻:
李朝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原因探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4).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留守兒童對農村教育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系列論文,課題立項批準號:
FJCGJJ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