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對精讀課文的教學十分關心,然而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卻不是很重視。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出略讀教學與精讀教學其重要性是相同的。對于略讀教學來說,第一步就是把握好略讀課文的標準,將略讀教學的流程嫻熟地掌握,尤其是教學形式要做到精益求精,對于拓展實踐的價值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將課外延伸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推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如下的要求,對于閱讀方式的指導要狠下工夫,使學生對精讀、略讀、瀏覽有循序漸進的認知,可以體會到它們的價值。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之時,一般對于略讀課文該如何著手進行,語文老師研究的比較少。以下作者就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小學期間的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發表一些看法。
一、對文章的大概構造進行掌握,促進學生自主理解
略讀課文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展開:(1)讀完文章后總結“寫了哪些內容”。(2)談談讀后的感想。(3)回想文章中讓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結合這三方面,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便有了一個簡單的結構,即教學框架。以《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文章為例,此文章的模式屬于采訪對話的形式,文中使用的語言通俗易懂,在開展略讀課文教學的時候,我們可先讓學生反復自讀,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分角色朗讀,注意基調,最后開展討論活動,說說自身的感受,如此一來有助于學生自讀感悟的得出。采用此種模式實施教學,對學生理解全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文章篇章結構、寫法可以更好地去感知,同時對學生交流學習也是有利的。
二、對比文章,推進學生思維的開發
將已經學習過的課文挑選出來,經過對比閱讀,讓學生去發現新舊文章之間的異同點,教師可指導學生在文章的內容、結構、語言、情感等方面實施對比閱讀,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已學知識點的溫故,對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完善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一般來說可以進行對比的作品,可以是同一主題,還可是內容相同作者不同的,或是內容相同體裁不一樣的,或同一個作者的多個作品等等。例如,在開展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對比教學中,略讀課文《秦兵馬俑》的時候,文章中細致描寫了兵馬俑眾多的類型、特點。在實際教學的時候,老師可挑選學過的精讀課文《長城》進行比較,從《長城》的寫作方法入手,即“抓住事物特點實施描寫”,對比之后引導學生說說自身的感受,進而感悟寫作方法。
三、把握好課內外知識的拓展延伸,促進學生學習本領的提高
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把握好課內外的拓展延伸十分的重要,可有效地達到語言積累、寫法感悟、情感升華、課外閱讀等等目標。學生在自讀自悟、討論中對文本的主要內容、寫作方法進行感知,進而實現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提高的目標。
對于大意比較深奧的略讀課文來說,在教學的時候可使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讀完之后,引導學生把自身的感受寫出來。比方說《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文章學習完之后,可讓學生在課外的時候對周圍愛讀書的人進行采訪,寫出采訪提綱,記錄訪談內容。對《最后一分鐘》《聽聽,秋的聲音》等詩歌類型的略讀課文來說,可使用朗誦練習的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更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此外對于不同的文章還可以使用“表演再現法”,“看圖說文法”等方法。
綜上所述,對于略讀教學的開展,其優勢在于目標明確,方法簡便,流程簡明,因此這也是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好機會。因此教師對此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注重略讀方法的使用,將略讀課文的價值充分地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祁彩霞.小學略讀課文教學的實踐認識[J].寧夏教育科研,20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