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
摘 要: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最終服務于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可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釋的事物和現象,因此,身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將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以此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無限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已有經驗;實踐活動
教師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使數學教學和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結合呢?下面,筆者就對此問題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拉近新知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小學生雖然年紀小、身心發展不成熟,但也已有一定生活經驗和閱歷,所以,在進行數學新知的教授時,我們就可從學生已有生活知識和經驗出發,拉近新知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好奇感。
比如,在學習“認識鐘表”這節內容時,我就對學生說:“小朋友們,你們家里都有鐘表吧,那你們知道它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有,它可以提醒我們該睡覺了。”“提醒我們吃藥、吃飯。”……學生積極地談論著,我繼續說道:“你們說得真好,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認識鐘表,只有認識了它,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你們想不想學?”“想!”……這樣,我通過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教授做好了鋪墊。
二、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僅僅掌握數學理論思想、規律和方法,而是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相關問題。所以,在學生掌握了一定數學知識與技能后,我們還可開展一些生活化實踐活動,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比如,在學習了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積”的知識之后,我們就可讓學生在課下對教室、學校操場、家庭居所等所占面積進行計算;在學習了有關“認識人民幣”的知識之后,為學生擬定一個購物計劃,讓學生自己到超市購物、付錢,并將所帶的錢、支付的錢、找回的錢用筆做詳細記錄,然后在課堂上匯報給我們,由我們來檢測他們的實踐效果。這樣,我通過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既使數學教學變得富有趣味化,又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使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親切感、熟悉感,從而真正熱愛數學,喜歡學數學。
參考文獻:
熊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