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楊晶
摘 要: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提出,要實行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作為小學必修的一門課程,音樂課也有其重要作用。結合音樂從教經驗,論述如何將音樂作為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運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素質教育;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是藝術,也是生活,學生有了音樂細胞,有了音樂鑒賞能力、欣賞水平,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體會生活的美。
一、放飛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遠比成人豐富。所以,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筆者善于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把想象和音樂結合起來,給音樂插上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春天來了》中,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充滿著鳥語花香的音頻,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音樂,在聽的同時想象小草破土而出,想象小花在靜悄悄地開放,想象小溪潺潺流水叮咚,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里盡情地翱翔。
二、體驗“唱”的樂趣
歌唱歌唱,好的歌曲必然離不開“唱”。音樂教學正是如此,教師必須要讓學生開口唱出來。否則,不管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多么生動,配合多么到位,演唱多么動聽,學生不開口唱,那所有的教學努力都是白費的。因此,教師不僅要單句單句地教會學生唱,還要在學完之后自己把歌曲唱出來,并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用歌曲抒發心情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每教完一首歌,都會專門抽出一節課開辦“演唱會”。由筆者彈琴配合,學生站在講臺中間,面向全體學生唱歌。即使學生唱得不好,但敢于發聲,敢于在全班同學面前唱出來的勇氣也是可取的。
除此之外,筆者還讓學生體驗“唱”出來的快樂。如,丟手絹游戲,如果只是學生單純地蹲在地上,那毫無游戲的樂趣可言,但伴隨著《丟手絹》這首兒歌,游戲就會變得生動有趣。
三、多種教學方式并行
小學階段,學生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知識的渴求程度是驚人的,而且接納速度就像海綿吸水那樣快捷、容易。教師選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既容易達成,又重要且必要。
筆者認為,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教學方式也應該是多彩豐富的。多媒體動畫、音效一體教學,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邊聽音樂邊做游戲,如設置“捉迷藏”游戲環節,隨機播放《捉迷藏》這首歌曲,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歌曲,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