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君
摘 要: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道、授業、解惑”已不再能涵蓋教師的主要職責了。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不僅要肩負傳授數學基礎知識、技能的責任,還應擔起教育和感化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職責。主要介紹了如何利用生活常識構建數學,用數學理論改善生活。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數學;教學;探索
一、構建數學,利用生活化的數學實例
想要用生活實例構建數學,一方面,要求教師關注和關心學生,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把符合教學內容和要求的生活實例帶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感受到親切和熟悉的同時,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師營造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充當學習的主人翁,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境,構建生活化的數學問題
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限,在思考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總是習慣于依賴自己能看見的或是能感受到的,較為直觀的事物,因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通過將一些抽象、難懂的數學問題和知識轉變,還原到生活的原型中或情境里,這樣,抽象的數學知識就轉變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自己探索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同時在探索、交流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
三、挖掘教材,組織生活化的學習內容
在現實生活中,數學可謂是無處不在,生活處處都存在著數學知識和思想的應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否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就要看教師是否是一個“有心人”,有沒有“心”去挖掘數學教材中與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有沒有“心”去觀察生活,發現與教學內容和要求相關的數學問題;有沒有“心”去關心和了解學生,挖掘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生活實例,有效地引入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生活化的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能增加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親切、熟悉的感覺,而且還有助于學生了解抽象的數學與具體生活以及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從而真正體會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產生數學學習的需要和動力。
參考文獻:
[1]朱瑞龍.淺談初中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嘗試[J].現代閱讀,2012(20).
[2]朱富貴.讓生活之水澆灌學生數學思維之花:淺談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