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水平
摘 要:目前在小學教育期間,城市中的素質教育的融入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但是在偏遠的農村對于素質教育的實施還是無從下手,最近幾年,不少的教育工作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農村素質教育的實施上,從許多實踐中了解到,農村小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其實質就是對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圍繞小學語文教學展開分析,討論了農村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創造性意識進行培養的相關事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案,期望可以為以后農村素質教育的更好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對比城市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存在很大的差異。受農村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影響,學生的心理、思維形式、行為方面存在很多不同點。農村學生會設身處地地接觸自然,對自然十分的熟悉。然而,相比于城市,農村小學所處的位置遠、人口不夠密集、經濟狀況不好,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上存在很大的制約性,教學模式非常的落后。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意義
小學期間的語文教學其實質就是讓學生對祖國語言(即母語)有所了解,可提升其語言積累的能力,特別對其小學語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作用尤其明顯。目前教學目標越來越向終身教育靠攏,語文的學習可以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出行、交流、溝通等創造一定的條件,同時更是學生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主要課程。語文教學是學習效率得以提升的工具。語文和其他學科之間存在很大的關聯性,理解能力是高效學習的重要途徑,而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則主要在于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而農村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會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積累,為其優良品格的形成創造一定的條件。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意義重大。
二、創造性思維的特殊性質
創造性思維突出的特點綜合了獨立性、創新性、新穎性于一體。深刻性主要體現了逆向性、發散性、形象性。矛盾性說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客觀存在的,所有的事物發展都存在著矛盾的一面,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驅力,矛盾和發展是對立的一對;思維更具有一定的敏銳性,思維有一定的積累就會產生質的發展,也就是思想上有一定的跨越。
三、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提升的方案
在素質教育的大力帶動下,農村學校也對此給予了更多的重視,以下作者圍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活動,探討了一些關于創新思維培養的教學方案。
1.經過多種途徑,例如聽、說、讀等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這樣為創新思維的培養創造一定的條件。眾所周知,語文屬于語言類課程,對其學習主要是經過聽說讀寫來完成的,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理解能力低,記憶能力一般,這樣老師就要提供一些機會,引導小學生在聽、說、讀等方面多多努力,使學生可以感知到語文學習的多種方式,通過自身的聽覺、視覺使其對語文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使得語文學習能力得到長足的提升,進而促進其思維得到激發。
2.老師要合理地利用課堂時間,將創新思維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農村的小學生突出的特點就是非常熱愛學習,老師要在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方法上下工夫,這樣才會有助于學生融會貫通地練習,而小學生在自我訓練和自我培養的轉化上具有一定的潛能,進而促進其自身的創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農村的學生對大自然并不陌生,老師可把握好課外時間,帶領學生一起來一次“秋日大自然一日游”的活動,在戶外老師可指導學生追尋秋天的痕跡,鼓勵學生對自身的創新思維進行啟發,使其想象能力得到自由發揮,讓學生經過看、聽、聞、觸等形式來感受自然,并把獲及的一切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不僅僅會促進其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對其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實現雙重的教學效果。
3.注重語文活動的融入,為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一定的條件。農村小學老師要注重學生的課外時間的利用,可開展一系列相關的課外活動,在活動期間要注重活動模式的多變性,在活動內容上,學生的思維變化上要把握好,打造一個多變的課外活動,進而為創新思維的發展創造奠定一定的基礎。
4.對于學生自由想象力的培養方面,創新思維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新大都發于思維深處的想象,從很多實踐例子來分析,一個個偉大的發明都源于想象力,因此對于小學語文學習期間,農村老師要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在教學的平臺上,鼓舞學生勇于想象和猜想,這樣得到了更大的思維空間,才會為創新提供動力。
綜上所述,中國農村的人口比例比較大,農村小學生對社會發展起到主導作用,在國際競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趙崢.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激發[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5).
[2]張玲.淺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J].讀寫算,2014(2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