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艷
(吉林省扶余市永平中學)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他的最佳潛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張。
我是一位物理教師,每個教學班都有基礎不同的學生,面對青春、快樂、充滿活力的學生,我要使孩子們在物理學習方面多有所收獲,使學生在綜合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我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第一小組為基礎較好接受新知識較快的,第二小組為一般學生,第三小組為較差些的。然后針對每一小組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設計方案,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適時進行個別輔導并進行答疑解惑,課后及時鞏固。
在我十幾年來教學中特別注重對教學設計的思考和研究。我認為,只有認真研究所教內容,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設計,才能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才能實現教學目的。那么,怎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和學習特點,然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去制定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常常一節課會有幾種不同的教案出現,這又需要做最后的甄別,才能得到教學需要的實際教學設計。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很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每個班級都有優生和學習困難生,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然后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具體地說,對于優等學生,由于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較強,老師提出的問題相應的要加深難度,以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也要設計相應程度的問題讓那些學習程度不好的學生來回答。特別注意的是,對于簡單的問題應該鼓勵學習不好的學生優先回答,以提高其自信心,使他有興趣參與學習。
課堂中的練習是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由于學生本身存在著客觀的個性差異,對知識的認知程度有著層次上的差異,所以在新課改理念下,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比較性,而且要選擇多樣化、新鮮的練習方式,設計靈活多變,富有新穎獨特,聯系生活的練習題,為學生創造寬闊有趣的學習思維空間,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教師留給學生的課堂作業也一定要難易結合,有層次和梯度。要讓程度差的學生能做對60%以上,且要設計一定的鞏固練習,不能一味地加大難度。此外,學生的作業也不能一概而論,經常將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基礎題必做,難題就根據個人能力選做。對于有突破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使其更加有信心參與學習。
因材施教是我在多年教學中受益頗多的一種教學方法,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好的教學方法會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更新、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