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延華
(福泉中學)
對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來說,老師傳授學生的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更應該做好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培養(yǎng)責任心,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帶著責任感去看待世界、對待他人。
那身為一名政治教師,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呢?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相信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令行不止、“陽奉陰違”很是頭疼,筆者也是如此。在筆者班里,亂接電源線的不良現(xiàn)象屢禁不止,不管筆者如何苦口婆心,學生仍然我行我素。學生升入高中,學習壓力大,不少學生買了充電手電,白天在教室里充電,晚上熄燈后偷偷在被窩里學習。這種學習的勁頭值得鼓勵,但這種做法并不提倡。每天教室里都會出現(xiàn)幾個插線板,上面插滿了正在充電的手電,用手一摸,每個手電都很燙。如果發(fā)生連電,一屋子學生的安全誰來保障?為了杜絕這種現(xiàn)象,筆者將學生的手電沒收,告訴他們周末回家時才會歸還,并不準再將手電帶到學校。然而,學生并不理解筆者的做法,大聲抗議。
學生希望教師理解他們,卻不懂得體諒教師的工作和苦心。他們只知道要求別人而不知道首先應該設身處地,從自己改變。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應該肩負起哪些責任。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應該向?qū)W生明確責任的含義,讓他們明白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范圍: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努力遵循并維護秩序,好好學習,不浪費教師的工作價值,團結(jié)同學、尊敬師長,體諒、關愛父母,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等等。
有人認為,批評現(xiàn)在的學生沒有責任感是不對的,這種說法屬于“一竿子打死”,畢竟大部分學生還是對自己負責任的。筆者并不認同這種說法。
來看看筆者的調(diào)查吧。筆者曾問學生:“你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學生回答:“走到更大的城市看看”“學習好媽媽會表揚,會給獎勵”“掙錢”,當筆者說道:“不想用知識奉獻社會、服務他人嗎?”學生竟然哄堂大笑。
筆者還問學生“在家做家務嗎?”幾乎所有學生的回答都是“不做。”筆者表示媽媽工作一天很勞累,學生給筆者的回答是:“媽媽不上班,收拾家務就是媽媽的工作”“收拾屋子不是什么體力活,應該不會累。”只有少數(shù)女生認為“媽媽很累,心疼媽媽”“會幫媽媽一起收拾。”
這就是學生的責任感現(xiàn)狀。有人可能會反駁,學生還在上學,沒有能力對社會負責任,但筆者認為,我們應該認識到一點,就是責任行為能力和責任意識是兩回事,在責任行為能力之前,責任意識應該培養(yǎng)起來。意識決定行為,高中學生有了為社會、為他人負責任的意識,才會將意識變?yōu)樾袆印?/p>
總之,筆者認為,對高中學生的責任感培養(yǎng)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他們的意識,讓他們在心里有一個對責任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在學生的責任意識初步形成后,再進一步引導他們進行責任行為的實施。
陶相根.學校責任感教育的策略探析.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