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本文從聾校語文課堂提問現狀的分析出發,探討了新課程理念下聾校語文課堂提問的現狀與對策,從而有效提高聾校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現狀;對策
一、聾校語文課堂提問現狀的分析
目前,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顧慮到聾生的思維狹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故認為課堂上只得采用簡單、機械的教學方法。以至出現課堂教學中的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要按照教師預先設計的程序來進行,學生回答問題只能用課本上的語句,按照教師的思維去說。故而在提問方式上存在著淺、散、窄、缺乏目的性等情況。而在聾校的語文課中常常以問答多,課堂熱鬧,回答問題的同學多等表面現象來判斷學生積極性調動的程度,進而得出的“雙邊活動有了”“學生充分參與了教學”等所謂的“高度評價”。而沒有考慮問答得是否自然,緊扣課本,語言是否簡煉,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沒有就問題的提出給予細致的分析、揣摩和評價。
正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導致課堂教學提問出現如下種典型:①“是非問”,只求回答是與否。例如:“我的家鄉美不美?”此時全班學生都會不加思索的大聲喊“美”。回答得極準確,而且冠冕堂皇:“提問面向全體學生,并收到良好的反饋。”②“選擇問”,有明確答案。例如:“這是米飯還是饅頭?”“是韓曉寧做得對,還是鄭敏華做得對?”③“特指問”,有明確指向。例如:“同學們,什么時候,誰去看精彩的馬戲啊?”曾經聽過五年級的一節語文課,上課伊始,老師指著幻燈片,問學生圖上有哪幾個小動物?”雖然授課的對象是聾啞孩子,相信這樣的問題即使在聾校二年級回答起來也絕不會吃力。④不著邊際的高難度的提問。比如:“貝多芬為什么耳聾了,仍然成為大音樂家?”“我們怎樣才能成為雷鋒式的好少年?”
因此,聾校語文課堂提問的現狀不容樂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作為準備一節課、上好一節課的重中之重,力求實現課堂提問從內容、結構、語言、過程到導學關系等諸方面的科學性安排和藝術性組織。
二、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聾校語文課堂提問優化策略
(一)精心醞釀──優化課堂提問的內容
1.提問內容要有啟發性。設計提問內容要多編擬能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變化發展的思考題,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并能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盡量少問非此即彼的問題。提問要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游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現“為什么”。同時,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2.提問內容要有趣味性。提問內容的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教師要著眼于課文或知識點設計提問,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在生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并因此體味到思考與創造的歡樂、滿足。
3.提問內容要有預見性。提問能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猜想學生回答中可能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以及可能出現的思維方法上的缺陷,據此設計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課都有一個主題,即這堂課的主要內容,在設計課堂提問內容時應該緊緊圍繞著主題構思。在涉及到發散性思維問題的同時,教師必須適時地把本節課的主題拽在手里,以免過分分散學生的學習精力。
(二)巧妙安排──優化課堂提問的結構
1.注重整體性。課堂上所提問題要盡可能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同時,組織一連串問題,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問題鏈”。這種“問題鏈”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打通學生的學習思路,具有較大的容量,大到舉綱提要,統率全篇,小的也能解決某個問題。
2.體現量力性。一方面,要適時,即提問的時機要得當。古人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可見,只有當學生具備了“憤、悱”狀態,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時,才是對學生進行“開其心”和“達其辭”的最佳時機。這就要求教師把握好時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能“跳一跳,摘得到”,并達到解惑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適量。提問設計要精簡數量,直入重點。一堂課45分鐘,不能都由提問占據,應當重視提問的密度、節奏以及與其他教學方式的配合。
(三)合理調控──優化課堂提問的語言
無論是問話還是解答,課堂教師提問的語言都應力求實現“六要”。一要語調愉悅。聲音親切柔和,感情豐富,能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二要語匯豐富。提問和解答妙語橫生,流暢自如,形容得當,措詞清新,必要時畫龍點睛,一語道破;三要語言風趣。富有幽默感和詼諧性、含蓄性;四要語言精煉。對每個詞句都能加以斟酌推敲,言簡意賅。五要語言質樸。做到誠懇和實事求是,不夸夸其談,華而不實。六要語言機敏。為順利答疑解惑,要善辯,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問話上,要特別注意所提問題必須明白簡練。在問題的解答上,要尤其注意語言節奏感的合理運用。所謂節奏感,是指教師解答時,聲調要有高有低,節奏有快有慢。講話不能總是一個聲調,一個速度,聲音要有停頓,該高則高,該低則低,該快則快,該慢則慢,該停則停(停頓的目的是給學生以回味、思考的時間)。
(四)科學設計──優化課堂提問的過程
1.置境階段:這一階段,教師要用指令性語言設置問題情境,由講解轉入提問,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提問有所準備。 2.置疑階段:教師用準確、清晰、簡明的語言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時間,然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教學經驗,再要求學生回答。
3.誘發階段:如果學生對所提問題一時回答不出來,教師要以適當的方法鼓勵、啟發、誘導學生作答。教師可查核一下學生對問題是否明確,促進學生回答;可以給出相關提示材料,協助學生作答。
4.評核階段:教師應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的答案。教師有力的評價不僅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時還能啟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想象、創造。
總之,課堂提問設計的成功與否,對于教學的成敗,也往往有此驚人的聯動效應。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很值得探討。
【參考文獻】
[1]《做智慧的教師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應關注的55個問題》
[2]《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