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摘 要】 英語學習策略對小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提高有著極大的影響,小學生的身心處在不斷的發展之中,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制定應注重學生的年級性差異,對每個年級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以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為目標。本文總結了小學英語學習策略存在的差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希望對小學英語學習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年級差異;探討
我國教育界的相關工作者從不同角度對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的應用進行了論述,然而,總結以往的研究可以發現,涉及小學英語學習策略的差異性研究少之又少,這是因為小學不同年級英語學習策略的差異性沒有得到教育界的重視,因此,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探討有著現實的意義。
一、小學英語學習差異性的現狀
1.差異性體現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針對每個年級段的學生制定出對其有效的學習策略,這對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性體現在英語學習的方方面面,文章通過四個方面的內容總結了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存在的差異性,第一部分為小學生英語情感的學習策略,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師生關系等;第二部分為英語認識的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記憶、資源、評價等學習策略;第三部分為元認知的學習策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第四部分為英語交際的學習策略,包括問答交際、對話交際和體勢交際這三個方面的內容。
2.差異性總結
(1)情感學習策略的差異性
通過對現實中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差異性進行總結發現,學生普遍認為英語學習有一定的難度,而高年級的學生相比低年級的學生,則認為英語學習更不容易;在師生關系問題上,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隨著年級的提高,小學生對英語教師的好感度逐級下降;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小學生也是隨著年級的提高而呈現逐漸下降趨勢;在與他人進行英語交流時,過半學生會有害羞、害怕心理。
(2)認知學習策略的差異性
在聯想、記憶學習方式上,三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在英語詞匯上學習的策略要差于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生,低年級學生喜歡利用漢語注音去記憶單詞;在別人回答問題時,自己是否會心里默答,是否會講究問答學習策略上,高年級學生差于低年級學生;是否會看英語方面的課外書籍、影像資料等,高年級學生則表現較好;在是否會用電腦、網絡等工具幫助英語學習方面,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表現的較為積極。
在是否會讓父母陪自己做英語游戲來提升學習的問題上,高年級學生表現較差,且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表現則更差;而是否會認真聽取他人的上課發言,高年級學生則表現較好。
在課后復習上,高年級學生在課后會比較主動去復習,完成家庭作業的效果也較好,而且善于參加課外英語學習活動;在英語寫作習慣上,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更加善于寫作日記和周記。
(3)元知學習策略的差異性
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小學生整體表現均較差,而且年級越高,表現越差,三年級和六年學生在課前預習上表現也較差;在對英語題型的難度看法上,低年級學生認為選擇填空較難,而高年級學生則認為補全對話較難;在學習較差的原因尋找上,五年級學生更善于認識自己,三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則認識不足。
(4)交際學習策略的差異性
在英語體勢交際上,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生更善于利用表情、手勢等進行交際;在課堂問題回答上,低年級學生則表現的較為積極,而且低年級學生更樂于向老師主動提問;在生活中使用英語的問題上,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生更善于用英語交流,而且他們更樂于向外國人打招呼;在利用英語和教師進行交流上,六年級學生表現的最差。
二、小學英語學習差異性的原因
通過對小學生英語學習差異性的總結和分析,可以將造成小學各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上產生的差異性原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會遇到許多方面的困難,比如,對單詞和課文的記憶,考試成績的不理想等,這些均會使學生產生焦慮情緒,從而出現厭學、逃學等現象。
(2)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學生對英語學習抱有較強的好奇心,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習困難的增多,學生較難在很長時間里對英語學習保持著興趣。
(3)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不當,許多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重了其學習負擔;另外,中國式英語教學使得學生難以做到學以致用,教師沒有為學生創造充分的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環境氛圍。
三、小學英語學習差異性策略的制定
1.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小學生在不同年級段中,其好奇心和興趣重點也不盡相同,教師應摸索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重點,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另外,養成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對高年級學生注重其學習興趣的穩定,而對畢業班的學生,應強調其英語知識與初中階段的銜接和過渡。
2.培養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
教師應注重不同年級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喜好來制定具體措施。在知識點的記憶上,切忌死記硬背,教師應引導學生采用英英聯想、英物聯想等方法提高記憶的高效性與長久性;另外,在作業的布置上,教師應切實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接受能力,在作業難度、作業側重點上合理把握,以求得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3.綜合評價學習成果
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級段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學習效果等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小學英語教學不能對學生進行統一標準的評價,而應采取綜合評價模式。比如,對學生學習的初期計劃和總體計劃應合理安排,另外,對低年級學生尤其要注重多鼓勵、少批評,對高年級學生要注重引導,將學習信心作為重點評價內容。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智力、思維等方面都會逐步提升,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小學的英語教學應注重年級性的差異,針對不同年級的小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這既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夏侯富生,呂菲.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年級差異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9)
[2]李冬云,余益兵.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運用的特點[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4)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