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崇桂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心。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課堂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盡可能發(fā)揮《閱讀》教材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大限度地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培養(yǎng) ? 閱讀能力 ? 語文 ? 初中生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可見,閱讀在語文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必須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立足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這些都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而要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方面教師應改變以學生被動接受為主,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實踐,同文本進行零距離對話,在閱讀中感知、感悟,在閱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另一方面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中可嘗試以新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文本材料、設計教法和學法,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標準答案。而要形成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必須信任學生,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這樣學生才敢于大膽發(fā)言、自由爭辯。在這種輕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生上語文課的興趣日益高漲,不知不覺地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水到渠成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讀書熱情。
二、利用《閱讀》教材,培養(yǎng)閱讀能力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增加了學生的自讀課文量,并且配發(fā)了《閱讀》課本,這無疑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教讀學方法,自讀求發(fā)展。有了《閱讀》課本這一教學資源,師生就有了用武之地。教師可以用語文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的閱讀理論和閱讀方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課本,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保證閱讀的時間
一周只有六節(jié)語文課,絕大多數(shù)教師以教材內(nèi)容多、上課時間少、學生能力差為由而一講到底,天天講、節(jié)節(jié)講,課堂上根本不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閱讀》教材成了擺設而被束之高閣。本來教師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提高語文成績,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吃力不討好。所以,教師要學會放手,每周利用一節(jié)語文課的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閱讀《閱讀》教材,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主動權,還給學生讀書感悟的時間。
(二)教給閱讀的方法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讀書亦如此,學生只有掌握了自主閱讀的正確方法,才能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自主閱讀才有收獲。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閱讀》課本時,首先要讓學生掌握每篇課文的主題思想和寫作特色,也就是讓學生弄清楚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和怎樣寫的。尤其讓學生明白“過渡”的方法、“照應”的技巧,以及設置“懸念”、巧用“抑揚”、妙用“襯托”等寫作特點。其次教給學生略讀、精讀等課外閱讀的方法,讓學生針對《閱讀》文本中的不同的課文選擇不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獲得最佳的閱讀效果。
(三)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有條件的學校最好每學期為學生定制一本“快樂讀書”摘抄本,讓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要求學生填寫閱讀日期、書名、作者,概括總結所讀作品的內(nèi)容提要,摘抄閱讀中遇到的精彩語段、優(yōu)美文辭,并寫上閱讀中的理解感悟、讀后感想,同時要求家長寫上寄語,促使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助“讀”的目的。沒有條件的學校可要求學生每人自備一個積累本,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的同時,還要經(jīng)常檢查,多鼓勵,少批評,適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每學期結束時對各班讀書筆記寫得好的三名學生進行獎勵。這樣雙管齊下,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積極性,幫助他們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四)重視“語文配套綜合練習”中閱讀題的解答
語文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但只靠語文教材中課文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很難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必須重視“語文配套綜合練習”中閱讀題的解答訓練,要求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知識和閱讀方法,認真解答每課都有的閱讀練習,經(jīng)過這樣的長期實踐,多方位地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三、指導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水平
九年義務教育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初中生的課外閱讀量,并提出了具體的閱讀要求,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教師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推薦課外讀物
漢代史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所以,教師要給學生推薦那些思想內(nèi)容健康、能鼓舞學生上進、語言文字規(guī)范堪為楷模的讀物,如《讀者》,以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健全學生的心靈和人格。另外,人教版的每冊語文課本中都有“名著導讀”板塊,向學生推薦兩篇中外名著,并且對名著從寫作背景、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藝術特色等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給學生提一些閱讀建議,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必要時還可以指導學生對文章摘錄的名著的精彩片段進行點評,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美化學生的精神家園。
(二)取得家長的支持
教師應充分利用家長會向家長說明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讓家長監(jiān)督孩子完成閱讀任務,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使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逐步提高。
(三)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
學校若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為學生搭建展示閱讀成果的平臺,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如定期開展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或舉行讀書演講比賽并予以獎勵,可以在校園內(nèi)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選擇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總之,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語文課堂為中心,以課外閱讀為重點,以閱讀練習為主線進行長期的科學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劉華.中國語文閱讀教學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1.
[2]張曉梅,張英宏編著.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