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華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主要是將教學活動放置于現實生活中,以生活作為主體,來激發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強烈愿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學會生活,讓他們自主地獲得更有活力的知識和實踐能力。生活化的教學也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方法。語文學科獨有的特點也適合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這也是響應新改革的要求的,本文主要結合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幾點教學見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 生活化 教學理念 課外 必要性
一、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生活化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和具體體現。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比較落后,課堂教學氛圍不夠活潑,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單方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然后指導學生去完成作業,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中,學習的積極性也沒有被激發出來,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毫無生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因此,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在實踐教學中滲透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既有利于學生理解要學習的內容,又能提高他們掌握知識的速度。此外,學生也可以用所學到的語文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實踐證明,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是非常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的。
二、抓住契機,及時引導,讓學生在生活中應用
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內外的有效資源對學生進行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生活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目前,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也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有些學生也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干戈。我們班就有一個男生因為別的同學隨口叫了他一聲“大頭”,他就把那位同學給打了一頓。針對這件事,我在語文課上給學生們讀了《讀者》上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內容是以德報怨。讀完后,我又組織了全班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再聯系自己的生活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很多學生都認為要學習文章中主人公的行為,這個時候,打人的那位同學也主動進行了自我反省,我又趁此機會教育學生要以寬容之心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要和班上的學生和睦的相處。通過以身邊切實的事例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開導的教學方法,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還能夠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多鼓勵學生開展隨筆生活寫作
為了保證學生全方面都能夠得到發展,語文教師要隨時訓練學生養成寫隨筆的好習慣,隨筆的內容和題材可以由學生自己去決定,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進行創作,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出來。這種隨筆練習的方式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又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此外,教師還需要鍛煉學生的積極創作心理,讓他們在寫隨筆的時候都能夠保持一種快樂的心態,將自己的想象力發揮出來。基于此,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權利,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避免強制性的教學,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由教師所提供的寫作環境以及學生的思維狀態決定的,學生只有在相對比較放松的環境下思維才能得到放松,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寫作口語交際:“想象和聯想”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飛翔”為主題。進行創作。這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生活題材,學生的寫作材料也會很豐富。但是,很多學生的寫作基本功不夠扎實,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把他們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對主題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完成創作。
四、走出課堂也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
俗話說;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語文課堂既要拓寬教學的寬度和廣度,又要尋找出生活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教學的教材。語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比較重視學生知識的前伸后延、推動遷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在課前做大量的工作,讓學生準備豐富的素材,指導學生多去閱讀一些優美的語段,之后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所見所得,將自己聽到的內容分享給大家,然后學生再進行分析評價,實踐總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且掌握的知識也會更加豐富。
在生活中去學語文更重要,因此,我們不能將目光局限于課堂內。生活中處處皆有語文,如在主動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去尋找生活中的語文痕跡,品味生活的語文味。這樣,他們的課外生活也會逐漸豐富起來。同學間也可以進行交流,他們可以將自己讀到的、想到的與伙伴們一起分享,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識,明白更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也正是應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在人的心靈深入都有一個很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感覺到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在學生們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會特別的強烈。”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既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實踐來總結一些實用性的經驗,又需要教師努力踐行“生活即教育”和“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教學思想,樹立起大語文的教學觀,把語文教學和日常生活緊密地相結合起來,提高全體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將語文教學扎根于生活的沃土當中,讓讓“語文”這棵大樹在生活中的沃土中生根發芽,枝繁葉茂,長大成蔭。
參考文獻:
[1]王曉張.返璞歸真——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學習:下, 2011(7).
[2]孫春玲.生活化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1(12).
[3]周勇暉.初中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策略之我見[J]現代閱讀,2013,(2).
[4]范興華.向寫作的更深處漫溯——淺談初中語文學業考試作文復習指導[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