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新
摘要: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種基本的且重要的教學方式。根據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朗讀教學越來越表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 ?朗讀教學 ? 能力 作用 ? ?途徑
一、朗讀在小語教學中的意義
(一)朗讀可以讓學生自覺辨析字詞的形音義
學生朗讀首先要做到準確。朗讀跟默讀不一樣,朗讀時,必須眼、耳、口同時運用,要做到口讀,眼看,耳聽,發音響亮清楚,不讀錯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丟字,在普通話讀得正確的基礎上,要求讀得順暢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朗讀語調,讀出詞語與詞語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停頓,并且注意語言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倘若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必須要停下來,認真查找這個字的讀音,或詢問同學,或詢問教師,或在字典里找……弄明白正確的讀音,才能接著讀下去,只有認認真真逐字逐句用心去讀,才能自覺辨析字詞的形音義。
(二)朗讀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大部分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都會在頭腦中利用想象力把書面語言還原成活生生的畫面,即把文章中用語言文字描述的情景變成頭腦里生動形象的圖象。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腦子里形成“情景劇”,把文章的內容清晰而全面地呈現在自己的腦海里。
(三)朗讀可增強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種表達方式。朗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祖國的語言,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國已進入信息社會,信息的傳遞和交流都是以語言為基礎的。不論傳遞信息的手段多高,有多少種科學儀器、科學手段,必要的工具還是語言,而朗讀是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古人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說明了寫的基礎是讀,只有讀得多,才會寫得好。朗讀可以讓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結合起來。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在口頭上以及書面上逐漸習慣課文里的用詞用句,潛移默化地吸收文章里表達語言的方式,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鞏固漢語拼音,進一步鞏固字、詞、句、段、篇,最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能力。
(四)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學生掌握朗讀技能的最主要的標志是理解。讀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其次才能夠逐步理解這篇文章。以記敘文為例,讀者對文中所描繪的事物和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理解,并從中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的語言正處于發展初期,還不能依靠內部語言來思考,而且注意力也不會集中,要依靠大聲朗讀來保持注意力穩定,通過思考來獲得有效的識記。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書面語言的形式與它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教育。特別是一些意思難以領會的詞句,通過生動趣味地朗讀,學生能理解這篇文章,這樣做的效果比教師繁瑣的講解更好。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途徑
(一)備課的時候,注意備朗讀
備課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朗讀教學的目的。教學內容不同,朗讀的目的也就不一樣。比如,“看圖學詞語”這一類的課文,朗讀的目的是學習準確的發音,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看圖學文”這一類的課文,朗讀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用心去領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句子和段落。“純文字”部分的朗讀目的是對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加深理解,從而受到教育。只有備課目的明確,教學才有針對性。此外,計劃要全面具體。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師要考慮不同的朗讀形式,是由教師讀,還是由學生讀;是講讀結合,還是以讀代講;哪里先講后讀,哪里先讀后議,再講;哪里領讀,哪里齊讀,哪里分角色讀等。選好朗讀的形式,對教學也是有好處的。比如,在備《比尾巴》這課時,我先確定課文的教學形式是“以讀代講”,由于課文屬于問答式段落的特點,所以計劃采用齊問齊答朗讀方式進行課文朗讀,采用分組分段問答式朗讀方式進行課文細讀。教學后效果很好,學生在課上也表現得很積極。
(二)教學中講朗讀實效,不搞形式主義
朗讀教學應從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這兩方面出發。如果是教師范讀的形式,教師就必須按課前準備的,以最佳朗讀效果,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并模仿教師的口氣、語調去讀,去理解文章的思想。若是學生興趣高漲,還可以進行反復范讀,讓學生從中學到朗讀的技巧。
(三)加強課外朗讀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堂上的朗讀訓練往往由于時間而受到限制,不能讓每個學生達到朗讀的標準,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課外指導,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這幾年,我常常在班上舉行朗讀比賽。進行朗讀比賽的內容很豐富,如朗讀一首兒歌,朗讀一段話,朗讀一篇文章……形式多種多樣,有個人的,有分組的,在課外幾乎每個學生都得到了教師在朗讀技巧上的指導,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注重朗讀后的評價,使朗讀教學的開展得到有力的推動
在朗讀后進行評價,對小學朗讀是尤為重要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學生在課堂上試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讀后我都注重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地方,我都給予肯定,對讀錯的音、感情不豐富的地方加以糾正并領讀。對于朗讀比賽,每次評出優勝者和進步者,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又推動了朗讀教學的開展。
總之,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得到師生的認可。語文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加強朗讀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培養他們對朗讀的興趣愛好,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為他們以后學好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