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潔菱
(揚州大學 新聞與傳媒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文史哲專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困境與對策
謝潔菱
(揚州大學 新聞與傳媒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大學生創業教育已在很多高校全面展開,但由于專業的差異性,傳統文史哲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遇到更多的困難,如思想上不認同、教育手段和內容單一、師資匱乏、教學體系不完善等。因此,高校要厘清教學目標,根據專業特點區分教學重點、增強師資力量和完善教學體系的建設。
文史哲專業 大學生創業教育 困境 解決途徑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較晚,但發展迅速。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說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創業工作,之后教育部門相應出臺了一些措施鼓勵和支持高校的創業教育。
1.對創業教育的理解出現偏差
長期從事某一方面學習或研究容易對某一類問題形成較定式的思維或處理方式,從而在對待其他問題時采取同樣的思維或處理方式。文史哲相關專業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與經管類、理工類有較大的差異,和經濟運行、產業技術幾乎沒有關聯,所以大多數文科類學生認為創業對自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通過問卷調查,70%的受訪者表示:創業教育的開展對自己的意義不大。
2.教師、學生及其家庭對創業教育的認同度不高
某些教師長期從事專業課的教學和研究,對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認為在沒有打牢專業課基礎的情況下進行創業教育,完全是嘩眾取寵、本末倒置的行為,等同于學生的課外活動,從而厭惡和排斥創業教育的開展,并在言行上影響學生的思想。同時,國內的創業環境不理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創業風險很高。
3.創業教育專業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大多數學校往往臨時聘請經濟管理類教師承擔創業教育課程的授課,各學院創業教育課程教師一般從本學院選擇,但傳統文科專業教師的教學和研究內容很少涉及創業教育的內容,既無創業和企業管理經歷,又缺乏理論研究,更談不上教學效果。事實上,多數高校推動創業教育的是就業指導中心而不是教務處,就業指導中心所能調動的工作人員限囿于各學院學工辦和團委。但是,各院級團委工作人員年齡處于二十五到三十五歲之間,人生閱歷簡單,鮮有人從事過創業實踐,照本宣科就成為主要的授課方式。同時,他們正處于組建家庭、養育下一代的關鍵時期,保質保量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已屬不易,很難抽出時間進行創業教育上的研究和實踐。雖然有通過自身努力而教學有成者,但是鳳毛麟角。學校和學院邀請一些創業人士或成功企業家來學校作報告,以增強創業課的實效性,但某些報告者過于吹噓自己、夸大創業之艱難,所講案例個性色彩濃厚,缺乏普遍的規律性和影響力。部分文史哲專業學生對這樣的報告興趣不大,甚至有抵觸情緒。
4.創業教育的課程建設體系不完善
我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相對國外發達的創業教育建設,無論是經驗模式還是理論構建看,都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理論體系的滯后致使我國現階段在指導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并沒有將創業教育徹底融合于學校的整體教學體系中,創業教育課程往往由學生處或者就業指導中心選擇基本教材,安排輔導員和負責就業的行政工作人員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創業教育。這種學生處和教務處兩張皮似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科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并未形成有機緊密的聯系,導致我國大學生在現實創業中脫離專業優勢依托,缺乏創業競爭優勢。而文史哲專業原本就缺乏專業優勢,這種模式讓創業教育更成為一種擺設甚至負擔。
1.科學認識創業教育的內涵
創業教育的英文表述是“enterprise education”,還可以被譯為“事業心、開拓精神教育”,可見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倡導不斷進取、不斷創新的事業心。高校創業教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業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創業教育內容可以理解為:第一,創業精神學:感性的創業沖動、知性的創業認知、理性的創業理念的邏輯演進與多維建構;創業哲理、創業倫理、創業心理的釋說與體系,三者之間的關聯性和互動性。第二,創業知識論:創業經濟學、創業管理學、創業環境學、創業人才學、創業法學的學術性、倫理性、實用性與協調性。第三,創業實踐論:創業主體的行為規律與創業實務。
文史哲專業的大學生雖然沒有直接創業的優勢,但通過創業教育,具備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在工作單位的某一領域同樣能成就一番事業。
2.分專業分層次地進行培養
根據對創業成功案例的分析統計發現,文史哲專業畢業生人數較少,經濟管理和具有技術含量的專業畢業生占大多數,事實證明不同專業大學生對于創業教育的認知、興趣、理解和轉化實際能力等方面有差距。當前,各高校一般都是選基本通用教材,在全體學生中普及教育,沒有進行分類指導和分層培養。要改變這種情況,各高校必須開發適合我國國情和高校實際的創業教育通識課程,以便更好地向學生傳授創業的一些基本知識。要開發與專業情況實際相結合的高級課程,以滿足那些具備一定創業條件和素質的學生提高創業能力。培養不應游離于專業課程之外,而應依托專業對學科教學過程進行重構,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的創業教育課程培養體系。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文史哲專業的教師多從事單純的專業理論研究,無法有效地推進創業教育。所以,高校要加強校內的創業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當前,大學英語、思想政治等公共課師資力量的建設模式比較成熟,學校要以教務處、學生處為核心力量,借鑒這種模式,組建專業師資隊伍。隨后進行創業教育授課內容、授課方式方法、企業實踐等方面的強化培訓,以提高其創業教育素質。還可以組織創業教育教師去創業成功的典型企業參觀考察,實地了解創業企業成功的原因、具體的運作方式,以獲得切身的感受,增強授課的生動性。也可外聘既有創業經驗又有一定學術背景的人士作為創業教育課堂教學的輔助師資。
4.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
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創業意識類課程,注重激發學生創業動機和熱情,引導學生創業入門;(2)創業知識類課程,注重創業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廣泛涉及創業學專業知識、經營管理類知識、人文社科類知識等;(3)創業能力類課程,強調對學生撰寫創業計劃、開辦新企業、搜集與處理信息、管理溝通等與創業相關能力的鍛煉和提高,注重創業真實過程和環境的體驗;(4)創業心理品質類課程,主要指導學生學會心理調適和激勵,培養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及創業心理學、創業精神等內容。
在創業教育的方法方面,要側重于案例教學,并重視精選案例。對于創業教育中案例的選擇,不能只是簡單的創業故事介紹,而要注意把創業案例中折射出的創業精神及方法挖掘出來。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注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討論,深入分析案例中創業主角創業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創業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文史哲專業一般沒有相關的實踐課程,也少有與之聯系密切的企業可供實踐。因此,可以利用科技軟件,模擬創業實踐教育。就是使用開發成熟的軟件系統,人為創造經濟活動仿真環境,從形式到經營都與現代公司一樣,但是它的產品和貨幣是數字化的。模擬時,除貨物是虛擬的并且不發生實體位移外,其他如票據、賬冊、操作方式、核算辦法等均按照現實經濟活動中通行的做法設計和運作。因此,學生在其中可經歷全部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環節之間的聯系,而又不必承擔任何經濟活動風險。
經過這種實踐,學生大體明白如何選擇創業項目、籌集創業資金、組建創業團隊、運行與管理創業企業、市場營銷等,為以后的創業活動打好基礎。
[1]揚州大學就業創業課程教研室.大學生就業創業課程,揚州大學,2010,7.
[2]揚州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揚州大學校友創業實例集錦。揚州大學,2011,10.
[3]揚州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創新創業教育學習材料匯編.揚州大學,2011,9.
[4]嚴毛新.高校創業教育的兩難選擇及展望.浙江社會科學,2019,2.
[5]夏永全,蔣茂貴.論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湖南社會科學,2009(1).
[6]梅偉惠,徐小洲.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難題與策略.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