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衛 朱 健 史 洋 李文安
(廣州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淺析我國高校管理專業《管理學》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
——以廣州大學為例
馬大衛 朱 健 史 洋 李文安
(廣州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入,整個社會對管理人才的要求正在不斷提高。在這種形勢下,作為各大高校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管理學》課程也面臨各種機遇與挑戰。本文通過廣州大學的實際教學情況,總結和歸納了我國一些高校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不足,并結合當下外部環境的實際特點,對如何順應時代需求、進一步改善課程教學效果提出自己的建議和對策。
管理學 課程改革 教學方式 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整個社會對管理學科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操作能力的創新型管理人才。管理學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專業)是一門科學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但教授學生該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不少高校在管理類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給予足夠重視,致使二者在教學中明顯脫節,導致一些管理專業的學生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走上工作崗位后又缺乏實踐操作能力,無法勝任其所承擔的工作,引起用人單位的不滿,也影響了這些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
作為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管理學》這門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學習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結合謝欣 (2008)等人的研究結果和廣州大學的實際教學現狀,我們不難發現在管理學該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和有待改進之處。
1.課程安排不合理
廣州大學相關學院《管理學》課程的開設時間,大部分集中在大一上學期,只有部分學院開設時間設定在大一下學期。對于剛剛高中畢業,社會經驗、管理理論認知較為匱乏的大一新生開設管理學課程,本身在與學生教學和溝通方面就存在較大難度。此外,由于管理學課程教學課時較短(48學時),不能深入和細致地闡述教材內許多重要的知識點,為了追趕進度,大部分教師都在學期中后段加快教學進度以求在規定學時內傳授完所有章節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緊迫的課時限制所導致的蜻蜓點水般的教學方式更加造成了學生對《管理學》課程內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大大削弱了教學效果。
2.教學方式陳舊、內容照本宣科
由于課時較短的原因,因此部分管理學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重忽視了和學生的互動溝通,大大削弱了教學效果。由于《管理學》內容較為抽象,一些理論往往并不貼近生活,加上大一新生對于管理學知識理解有限,因此老師們單純的理論講解愈發增加了同學們理解的難度,使學習更加枯燥,降低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此外,課堂溝通互動環節的缺失使同學們對《管理學》課程學習缺乏興趣,從而造成了教師在講臺上專心講授理論,學生在臺下似懂非懂,沒有對話與交流,課堂中出現了典型的師生關系二元對立現象。
3.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嚴重
在管理學教學環節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十分嚴重。由于受到學時少,課程內容多等外部環境制約,導致很多老師在教學環節中僅重視理論教學,對實踐環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時有發生。
此外,管理學課程的最終考核方式,也從側面對重理論、輕實踐這一現象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鑒于國內許多大學的相關規定,《管理學》課程最終是以考試成績衡量學習質量的好壞,所以課程最終考試的成績往往成為衡量學生一學期學習情況、能力水平的唯一標準,甚至也會成為判斷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在這樣的背景影響下,教師最為關注的是學生對教科書中的重要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而學生則更為關心哪些范圍會成為考試的重點內容。當知識的學習成為應付考試的工具,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展被置之腦后時,教學必將失去其教育色彩,出現這樣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枯燥的理論學習很容易使學生在中途喪失學習興趣,同時死記硬背的教學環境更加不利于學生對管理學相關知識的靈活掌握和運用。
筆者認為,要想改變廣州大學管理學教學環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從重視教學設計、教材內容改進和教學方式方法改良和教師隊伍的培養三個方面入手,以切實改善管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整體強化課程教學效果。
1.重視教學設計
和廣州大學一樣,許多大學管理專業的管理學課程普遍開設在大一第一學期。如前文所述,同學們剛剛高中畢業,對于大學整體的學習情況、知識的學習方法都處在一個摸索的階段,而且對于管理學的認識不夠系統。在這種環境下,很難保證管理學課程的最終授課效果。
由于課程安排原因,廣州大學有部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和政治與公民學院等等)管理學課程安排在大一下學期進行。雖然開課時間晚了一個學期,但據授課教師反映教學效果普遍較好。由此可見,在學生熟悉大學學習方法后,特別是對管理學科有了一定較為直觀的感性認知之后再開設管理學課程,會取得更好的授課效果。
此外,結合廣州大學《管理學》課程的經驗教訓而言,筆者認為《管理學》課程的學時應該適當增加至54學時以上,在保障充分的教學時間后更利于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全面系統地對同學們進行管理學課程的傳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建議我國高校管理類專業在開設管理學課程時,可以考慮給管理學課程安排更多的課時數,并將該課程安排在大學第二個學期(即大一下學期)甚至以后開課。在大學入學前期同學們充分適應和學習了管理類科目其他基礎學科之后,再進入管理學課程的系統學習將會使他們更加系統地了解管理學相關知識,同時會整體強化《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學習效果。
2.加強教材建設
廣州大學先前一直沿用的管理學教材,為Stephen P. Robbins教授所著的管理學教材。毋庸置疑,作為國內管理學經典教材之一,Robbins版的管理學其系統性的教學編排和邏輯性極強的理論闡述等方面,具有其他諸多教材所不可比擬的巨大優勢。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好壞兩個方面,在擁有諸多優勢的同時,Robbins版的管理學教材章節過多,對于只有48學時的管理學課程而言不能全部顧及;此外涉及的內容過于豐富,對于本科大一學生而言有很多內容一時之間難以理解,所舉案例大多過于遙遠不易理解,客觀地影響了學生課后深度閱讀的積極性。
鑒于這種情況,使用更加通俗易懂、具有針對性教材的必要性日趨凸顯。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著手準備管理學自編教材,在結合廣州大學管理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和華南地區具體特點及沿用Robbins版管理學教材的主干基礎之上,刪減了原教材部分章節,按照管理學四大職能——計劃、領導、組織和控制四部分將全書分為15個章節,并在課后配有貼近同學們生活的管理案例。如此編排,在激發同學們閱讀和學習興趣的同時,大幅度地減少了先前版本的諸多劣勢,強化了整體的教學效果。誠然,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編排的管理學教材由于編寫時間緊迫等原因,初版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缺憾,但如果能時刻將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緊跟時代變化隨時改進和更新相關內容的話,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本自編管理學教材將會大大強化廣州大學管理學課程的整體教學效果。
3.教學方式方法改良
作為管理學課程最為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教學法目前在管理學課程教學環節中占據極為重要的比重。該方法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準確且全面的管理學知識,一直以來是大學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講授教學法在擁有諸多優點的同時,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授課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也從客觀上造成了缺少課堂互動,使一部分同學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和動力等消極現象的發生。為了強化管理學課程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各高校應在傳統的講授教學法的基礎之上,加入案例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強化整體教學效果。
所謂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是指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通過提出案例,引導同學們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管理問題,獨立或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相關對策進行思考并總結歸納。相較于一般的講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擁有:①實踐性強;②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③加深學生對管理學相關問題和知識點的理解等方面的優點。
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案例教學效果,管理學案例教學對授課教師提出了很高要求。首先教師應在充分理解每一章節管理理論的基礎之上,查閱資料選取符合理論特點、時效性強、便于同學理解和分析的經典案例。同時,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對全過程進行有效掌控,引導同學們按照正確的思路和方向思考問題,并且在最紅的案例討論結束后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對同學們的優缺點進行點評并提出改進意見,都是案例教學能否有效進行的重要保障。
所謂實踐教學法,是指按照課程教學要求,根據學生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通過創造實踐機會,呈現或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鞏固課堂中所學知識,提升個人動手能力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其中實踐教學的具體形式有模擬實踐教學、管理游戲和實地觀摩與調研等形式。
管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除了需要注重理論知識的重點傳授,更應在課程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鍛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在授課過程中培養和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管理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充分達到教學要求的同時達到使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方面,國內已有諸多高校開始了勇敢的嘗試。諸如廣州大學專門開設了仿真模擬實驗室,安裝了專業的企業管理系統、ERP系統等專業教學軟件,通過在電腦上模擬企業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企業管理氛圍,在操作過程中更加熟練地掌握企業管理方法,在模擬實戰環境中提升自身管理學理論素養。此外,工商管理學院與廣州立白集團簽訂了實習基地建設協議,每年組織學生在管理學理論課程學習結束后進行為期一周的認知實踐,在工作一線親臨實景地體會管理學理論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并提供相關認知實習的崗位供學生實踐。在短暫的認知實踐過程中,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過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管理之中,在加深對相關管理現象、管理原理和管理問題掌握的同時,也極大地加深了對管理學這門課程以及管理學課的理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不斷改變,我國高校《管理學》課程的教學面臨著諸多全新挑戰。如何在反思和總結現有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的同時,運用新思維、新方法對現有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進行改良和優化,將直接影響相關專業學生對重要知識概念的理解和今后的實際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只有本著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理念,不斷吸收國內外最新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視角時刻關注管理學教學的新動向并對現有內容加以改良,管理學這門課程將會在新時代的管理學專業教學中繼續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鐘育贛,萬萬.大學生課外支持性學習活動的探索與實踐—以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為例[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1(2):101-104.
[2]謝欣,涂早武.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管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路[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8(5):75-79.
[3]馬云闊.創新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86-89.
[4]王磊.談案例教學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2):97.
[5]張勤.啟發式教學方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2(12):132-133.
[6]姜婷,寧凱,許曉軍.創業式實踐教學法在管理學類課程中的運用[J].商場現代化,2011(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