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續連
摘 要: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生產生活中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小學教育作為啟蒙教育更是備受人們關注。在素質教育逐漸取代應試教育的現代社會,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各界教育機構共同探討的話題。就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進行簡述,并且探究其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思考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實踐;教學思考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意義
自主學習,其主要的教學理念是由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對相應學科進行自動自發學習的方法,在這其中,學科老師僅僅是學生的引導者。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意識的重要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判斷精神。相對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則是由教師這一引導者,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與互相合作,在對學科進行研究的同時,增進自己對學科的了解與認知。合作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也使其對自身的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有了認識,且在群體認同中樹立自信。可以說,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而合作探究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協作精神。將這兩種教學模式引入英語教學中,不但可以促進學生對英語的了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人格。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
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模式對于學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今素質教育急速發展的時代,其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主流。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在中國逐漸步入國際化的大前提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操作實踐
這類教學主要是以學生自身為操作實踐的主體,通過其相互之間的互動來加強英語的應用。在此,教師作為引導主體,應該創建相應的語言環境,從而引導各個學習小組在語言環境中通過模擬演示來合理運用語言。例如,在學習英語中的“問候”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互相溝通,使小組之間交流互動,指出學生發音的錯誤,解決學生不懂的問題。
2.歸納統計實踐
這類實踐是將系統的、有關聯的內容進行歸納統計,并且通過相應的聯系將其歸納總結,同時串聯起來,通過發散性思維,拓展相應的知識面。例如,滬教版牛津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的英語教學中,其模塊四是以自然世界為主題的。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然界中各類動物、昆蟲之間的聯系,將教材中“Wild animals”這一大板塊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通過對“monkeys like fruit and leaves”的聯想,結合猴子們的生活習慣,教育學生“We can climb trees.”。這不但為小學生充分開啟了想象的大門,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能使小學生體會到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提高其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積極性。
3.趣味性教學
這類教學考慮到小學生的多動性以及對圖案花色等的良好感應力與敏銳的觀察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圖形啟迪學生,通過學生的聯想,引導老師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拿出一些實際的物件來詢問學生其讀法以及用單詞來造句。與此同時,讓學習小組對所造的句子進行討論,并進一步聯想與圖案相關的內容。比如面對鋼筆時,聯想到筆盒、書包,甚至學校以及城市。以小見大,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使學生樂于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可以說,英語教學本身是對語言的應用,在人類社會中,語言是便于人類交流的能力。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引入英語教學之中,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自由地運用英語知識,可以使其更好地掌握相應的學科知識,因此情境導入等方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通過上述內容不難發現,英語教學中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引入對整個英語教學的開展非常有利。為了加快素質教育的落實,也為了推動整個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十分必要。如今,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已經被各地教育機構所重視,越來越多的教師已自發地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從而推動了整個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為學生未來的進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郭繼榮,戴煒棟.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評價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1(06):79-87.
[2]王艷.自主學習中的行為與成效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1):34-37.
[3]王艷.自主學習者對教師角色的期待[J].外語界,2007(04):37-4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