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華
摘 要:真情流露、有話可說,讓學生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作文教學應從細微處入手,還有什么講解能比學生自己歸納出來的見解更有力、更生動呢?在作文教學中落實“一課一得”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重要。作文教學如何做到一課一得呢?主要談了指導學生寫作時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一課一得;放飛思維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課一得”的教育理念:在一堂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落實“一課一得”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很重要。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做到一課一得呢?下面就談談我的看法。
一、選題“切口”要小
作文指導課的選題“切口”要小,要一課一得。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剛接手三年級時,在作文課上,經常會看到學生絞盡腦汁,還是無從下手。有些學生如油炸般一字一字地煎熬,感覺筆有千斤,好不容易擠出幾行文字,品起來卻味如嚼蠟,毫無美感。我立即改變策略,重在把握作文教學的切入口,從小點上挖掘大題材,真正讓學生的作文“亮”起來。
如,寫《美麗的校園》時,學生將校園的花、樹、假山……按順序一一描繪了下來,真正做到了面面俱到,但讀之總有一種千篇一律的平淡之感,雖然學生每個方面均涉及,但沒有寫出精彩,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在失望之余,我又進行了分析,發現文章缺乏了大自然應有的天籟之音。該如何讓學生學會在文章里用上象聲詞呢?于是,我專門上了一節“巧用象聲詞”的課。切入口很小,旨在培養學生學會把生活中聽到的聲音用象聲詞說出來,能在敘述一件事或一個場景描寫時,用上幾個象聲詞。我引導學生認識大量的象聲詞,如“呼呼、噼里啪啦、撲通撲通、呱呱、嘰嘰、嘩啦啦……”明白這形象的象聲詞能讓文章顯得親切而生動,然后讓學生模仿短文寫法,結合生活實際加以運用:用象聲詞描寫一個生活小細節。
課堂上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寫作時興致勃勃,內容豐富多彩。
之后,我讓學生把這節課學到的象聲詞巧用法運用到《公園的一角》里,果然,一篇篇“有聲有色”的作文新鮮出爐了。
正因為我遵循著“一課一得”的原則,從小處著手,降低習作難度,因此學生學得歡,掌握得扎實,開始覺得作文的難度降低了,不再那么可怕了,寫作的興趣也提高了不少。所以說,利用小“切口”,找準學生的興趣所在、能力所長,讓學生有話想說、有事可寫、有景會描、有情可言,小“切口”也能寫出大文章。
二、指導有側重點
實踐中我發現,只要抓住一個重點去指導,文章就能出彩。在作文指導課上,我經常給學生創設情境,然后引導學生自己體會,哪里是最精彩的部分就把它當作重點來寫,以點帶面,使每一堂作文課都能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有所長進。如,在指導習作《捉迷藏》時,我想:如果整個捉迷藏過程的指導平均使用時間,學生寫出的文章必然重點部分不“詳”,次要部分不“略”。于是,我側重指導學生敘述躲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驚險、刺激的事情,重現精彩的一幕。
教學伊始,我扮記者,采訪扮演躲的學生:“你們認為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較好,才能順利地躲過一劫?”“把自己藏在黑暗的地方就夠了嗎?在躲的過程中還發生了哪些驚險、刺激的事情?”“哪里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著把自己在躲的過程中發生的最有感受的事描述出來。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再讓學生共同評價:哪個詞語用得不夠貼切,可以用什么詞來替換。或者:你覺得哪個句子的表述不夠準確,如果讓你說,你會怎樣表達?這樣適時地引導學生學會準確地運用表示動作的詞,描述出當時心里的想法。
躲的過程中的感受精彩紛呈:
“最驚險的要數上一次了,我躲在廁所的門邊,想著馬上就要被捉住,只好憋著,大氣也不敢出,默默忍受著廁所里陣陣撲鼻的臭味,真是苦不堪言啊!”
“記得有一次,我躲在窗簾里,把自己包得像根柱子,小紅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我意識到我的處境相當危險,頓時,我的心跳加速,就像有一萬只小鹿在心里亂撞,心想:完了,完了,這下肯定被抓住了。也許是聽到了另一邊的聲音,小紅迅速地跑了過去。我深吸一口氣,暫時安全了。”
……
這次習作學生熱情高漲,而且語言妙趣橫生,大獲成功。
三、講評有側重點
作文講評不能面面俱到、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起抓,否則必然會顧此失彼、事倍功半。講評的內容重點越明確、具體、突出,對學生作文的針對性越強,給學生的印象才能越深刻,對學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起到的作用將越大,實際效果也就越明顯。
總之,簡化目標,做到“一課一得”才是我們的教學目的。真正的作文應該是快樂的!我想,把學習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細化到每一課,根據每節課的特點設計一個學習目標,圍繞目標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課課有所得,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一定會激發學生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學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生在學習作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放飛思維,表達自我!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