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關鍵詞】 體育教學;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4—0024—01
在中學體育考試制改革下,教師如何適應新的教學改革,如何改變自己,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如何積極應對新形勢下的基礎教育改革,重視和加強創新學習,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難題,也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1. 學校體育教學的實施,由于條件的限制存在著一些問題。(1)場地不足,資金短缺,這是多數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制約著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2)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還沒有消除,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突出;(3)體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學校常用的體育器材殘缺不全,球場跑道坑坑洼洼長年失修,僅有的器械長期束之高閣,閑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損;(4)體育教師隊伍良莠不齊。
2. 忽視學校體育的功能。廣大城鎮和農村,因城鄉的差別,“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考取高一級學校取得“鐵飯碗”為目標,對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不夠重視。這些陳舊的觀念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新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數第一”、“升學第一”,忽視了“身體第一”。由于受這種觀念的制約,給學校體育的決策、管理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難發揮學校體育的各種訓練和作用。
3. 學校體育觀念落后。部分人們認為體育就是蹦蹦跳跳、玩耍,而沒有從提高全民素質的高度和深度去認識。觀念的滯后,極大地阻礙了學校體育的發展。
二、對策
1. 加強對體育教學的認識。通過體育教學與訓練,促進人體結構和肌肉完美發展,增強體質,促進智力發展,培養學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培養學生情感、情操和審美觀念,從而培養社會的合格人才。
2. 加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學習,提高思想認識,使他們懂得一些基本的體育知識,充分認識到學校體育的價值具有終身效益。把體育納入學校教育的發展戰略,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對體育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是解決學校體育工作蓬勃開展的重要環節之一。
3. 加強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的建設,注意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
三、優化體育教學內容與過程是發展學校體育的重要途徑
學校應大力推廣體育教學,尤其是義務教育中,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在體質鍛煉的黃金時期,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優化體育教學內容與過程,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 整體性原則。提高學生素質、實現培養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要努力做到德、智、體有機結合、全面發展。轉變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從單項教學目標向全面教學目標轉化;從單純生物觀向生物、心理、教育、社會觀轉化;從注重局部教材的效益向注重整體效益轉化;從單調體育向愉快體育轉化(以游戲性方式);從微觀的體育教學管理向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方向轉化,使體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2. 主體性原則。體育教學的內容,要緊密聯系中學生實際、因地制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過去的從屬型的師生關系向合作性師生關系轉化,由過去的“放羊式”教學方式轉化為愉快的開放性、主動性的學習方式,把過去的“要我學”、“要我練”變成“我要學”、“我要練”,從被動型的學習方式向主動型的學習方式轉化,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技術和基礎技能。
3. 普遍性與指導性原則。優化教學內容與過程,要符合農村中學的實際,所獲得的效果要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工作帶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所以在選擇方法與手段上,要有針對性、實效性,簡單易學,鍛煉效果好,課堂練習密度合理,運動量適宜,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4. 完善人體全面發展的原則。(1)從農村實際出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以學校體育教學思想改革為先導,更新學校體育教學觀念,遵循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培養“四有”的社會主義公民,培養適應農村建設的人才和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礎。(2)探索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的規律,研究符合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模式,促進農村學校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研究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對學校體育教學提出的社會要求,體育教學怎樣適應農村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3)通過優化體育教學內容與過程,總結出有效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掌握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個性,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