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效忠
【關鍵詞】 語文教學;有效課堂;自主學習;先學自研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4—0074—01
為了能夠在有限的45分鐘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方式上積極探索,教學原則上有所堅持,教學模式上有所研究。在課堂教學中,我以“先學后教,精講巧練”為教學原則,以“自主預習,自我展示、自測互評”為基礎,構建以“先學自研——互動探究——精講質疑——巧練內化——診斷反思”為特征的五段式課堂教學模式。
1. 先學自研。實施要點:一是閱讀自學。初讀了解大致內容,細讀抓住重點,精讀加深理解。對于閱讀教學來說熟讀課文是最關鍵的,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對文章的重點段落重點句子進行研究。二是研究質疑。知識內容的疑,方法上的疑,批判性的疑,學生要學會善于表達自己的質疑。這個過程實際是學生自我理解能力的展示,也是教師發現學生閃光點的最關鍵時刻。我在教《陳情表》時,一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師,我認為文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這句話很關鍵。沒有這句話李密就不可能給魏武帝寫這篇表;沒有這句話魏武帝就不可能放過李密。所以我認為這句話在文中很重要,值得研究”。這是我提前未預設的,但學生卻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我覺得這是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獲。
2. 互動探究。實施要點:一是異質構組。即根據學生綜合素質或學科素質的差異進行學習小組構建,本著“組內異質,組別同質”的原則,使相鄰學生成彼此的“最近發展區”,方便不同層次學生間在小組內自主互動,合作學習;不同組別之間則水平接近或趨同,以課堂辯論,搶答,演講等形式,展開交流,形成良性互動和競爭,共同進步。二是展示互動。互動探究首先是學生自我展開學習的收獲與體會,相互啟發,通過學生展開幫助其他同學弄清不懂的問題。互動中,學生要學會傾聽,學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學會敏捷思維,學會參與、交流、互動。學完《祭十二郎文》后一名學生仿照該文為去世的祖母寫了一篇祭文,寫得情真意切,讀完后大多數學生為之流淚,這是一種特殊的展示。三是探究互動。教師要參與,引導學生的探究互動,并根據學生在學習自研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與學生坐在一起,學生可以爭著站上講臺發表自己的看法。
3. 精講質疑。實施要點:一是問題點撥。教師點撥講解主要不是教學預設的問題,而應是學生生成問題與預設問題結合點上的點撥,這是教師課堂智慧的體現。二是思維點撥。教師要善于揭示教材的思維與方法,并引導學生領悟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點撥講解時要關注學生的心態,情緒,困惑,意志努力狀態,實現師生的情感交流。四是語言提煉。教師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邏輯性、學科性,做到通俗易懂、語言精練、生動、抑揚頓挫、深出淺入,顯現個性。
4. 精煉內化。實施要點:一是要求把“堂堂清”作為主要形式,學生通過自測互評,力求對所學知識當堂訓練、當堂掌握。二是對課堂標準、教材、考綱、資料、高考試題等課堂資源深入研究、整合,生成與課程目標趨同的訓練資源。特別是對資料習題的篩選和使用,把握難度適宜、分層布置的原則,進行精挑細選,力求訓練精巧有效,避免重復。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設計不同的習題。三是知識與知識技能訓練,包括,重點知識,或主干知識的識記、理解、運用以及知識歸納技能、學習規律總結、解題技能的訓練內化。四是過程與方法訓練,如記憶訓練和思維訓練。審題解題策略、方法技能,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策略訓練。五是心理訓練,如課堂上注意力的集中與分配、情緒的調控、挫折耐受力等方面的訓練。
5. 診斷反思。實施要點:一是通過練習中的問題進行反思,反思知識點、考點的了解、理解、掌握情況,知識的模糊點、錯誤點、丟失點等,有利于查漏補缺;二是通過教與學的過程進行反思。包括教師的反思和學生的反思診斷。不僅反思結果,還要反思過程。把學習策略的研究、學習方法的總結、學習問題的診斷結合起來。尋找課堂教與學的亮點和缺陷,挖掘教與學得失原因所在。這一環節很重要。記得在學完《蜀相》這首詩后,學生沒有弄明白最后一聯怎么能表現作者懷才不遇之憤懣。當我補充介紹完寫作背景及作者志向時,學生馬上明白。所以說這一環節千萬不能輕視。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