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
摘 要:作者結合自身多年從事金融行業研究與學習經驗,在通過對大量有關文獻進行閱讀與總結的基礎上,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模式及其中存在的風險表現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實踐性、建設性的對策和建議,以期不斷提升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管理經驗。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研究;對策與建議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現代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家有關制度的放寬,使得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突飛猛進。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理念已經深入我國企業與居民的心中。互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移動終端的普及,無論是中國一線發達城市,還是西部偏遠地區。互聯網通信技術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手機、電腦、平板等已經成為了我國不同年齡階段人們生活的必備之物。這一現象的背后極大的促進了當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信息的傳播與交流,實現人們無時間、無地點等諸多方面的溝通,拉近了國家治理與居民生活之間的距離,也帶來了中國與世界之間溝通的緊密。
互聯網技術使互聯網金融模式成為了當代金融行業發展及其今后發展的重要模式。產生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其普及,同樣也離不開我國企業的飛速發展。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諸多傳統金融、銀行業已經不再能夠滿足當代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了,并且其由于機構組織等過于受到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而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而互聯網金融公司則不同,他們敢于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為當代金融業客戶提供了更加具有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類產品。這些產品給當代我國居民的消費、投資等帶來了便利,并且已然成為了與當代居民生活、消費、學習等不相互分離的重要產物。
1 互聯網金融模式給中國帶來的挑戰
在面對競爭與壓力的背后,我國傳統金融業、銀行業等也不斷發揮其在資金管控、資質擁有方面的優勢地位,他們與現代化互聯網金融公司相互合作,在現有傳統業務之中加入互聯網金融元素。這諸多方面的現狀,標志著中國已經走入了大數據化時代,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將逐漸實現完全互聯網運營模式的過度。在這一現象的背后卻也凸顯出了較多的問題。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時代的產品,其生存與發展均與傳統金融、銀行業等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其發展依托傳統行業發展。這一現象也就導致了互聯網金融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在傳統金融、銀行業之上的延伸。這種延伸需要制度、規范等諸多國家宏觀調控、市場自我調節、居民互聯網意識等方面的支撐。而這些方面都是現在我國乃至世界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當中所缺少的。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會給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障礙與困難,并且會給我國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使用帶來巨大的風險。為此,作者在本文中將結合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代背景,對現有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進行分析與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中潛在的風險,并提出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2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聯網金融在當代我國生存與發展的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第三方支付。這一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我國的主要形式是支付寶。支付寶通過利用第三方的信用平臺,為購買者與商家提供中介形式的擔保,其利用不收費的形式,引起用戶使用這一產品。第三方支付還擁有免除銀行高額手續費、快速到賬、固定取現等諸多方面的優點;(2)網絡貸款。這一形式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在近年來在逐漸出現的。其出現的時間較第三方支付較晚。其主要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信用評級、個人網絡消費習慣、信用卡使用情況等諸多方面來對用戶進行信用評級打分,從而決定了用戶的網絡貸款限額。通過基本與銀行貸款持平的利率,相較于銀行更好的放款速度等,為用戶提供更加快速的小額貸款方式,使用戶可以更加靈活的支配日常生活用的資金;(3)眾籌。這一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最早是出現于一些旅游的論壇上。博友通過建立眾籌鏈接,通過集資的方式為出資人承諾兌現一定的物品、服務等作為其回報。現在這種眾籌的形式已經越來越普遍,廣泛的應用于新產品的推廣、高價產品的抽獎等諸多方面。另外,這一形式的運用還在我國彩票市場、基金市場,乃至衍生金融產品市場中經常出現;(4)互聯網金融門戶。這種門戶的建立有點類似于團購網,或者是特賣會。互聯網金融門戶主要是作為一種中介形式而存在的,其通過在同一頁面上設置各種貸款、融資的方式,來吸引投資者、貸款人加以注意,使用互聯網金融門戶進行貸款之后,這些開設門戶的公司就能夠從銀行拿到一些提成。
3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
3.1 操作風險
互聯網金融對于用戶而言,存在著較大的操作風險。比如說對網上銀行當中的對方銀行卡賬號進行輸入時,即使輸入了錯誤的錢數或者是卡號,依舊不會被系統提示輸入是錯誤的,從而給互聯網金融平臺使用者帶來較大的資金損失。另外,互聯網金融的操作風險還會發生在wifi的客戶端被植入病毒而盜取用戶信息的情況。由于大多數不安全網絡的存在以及我國4G時代的初期階段,導致了大多數用戶在沒有流量時就不得不去尋找wifi無線網絡,從而給其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導致其密碼、賬號的丟失。
3.2 技術風險
技術的風險主要是存在于以互聯網金融模式運營的企業、金融機構當中。互聯網金融雖然給用戶、企業、機構帶來了較大的便利,但是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賬號、資金管理壓力。這就要求這些使用互聯網金融模式運營的企業、機構必須對其現有互聯網服務器進行嚴格的技術把握,一方面需要在用戶不斷操作當中防止服務器崩潰,而帶來損失信譽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也需要為其資金、調度等系統設計嚴格安全管理規范制度,以便為這些方面的管理創造更好的條件,以防止企業、機構賬戶被盜用的問題發生。
3.3 信用風險
雖然能夠利用用戶的網上消費記錄、信用卡評級等諸多方面對用戶的信譽進行打分。但是,這種信用評定的方法依舊存在較大的問題。不通過中國銀行征信系統獲取的用戶信用是不嚴謹的。但是,大多數互聯網金融模式使用公司、機構,為了擴大用戶群體范圍、增加用戶數量,鋌而走險使用自我信用評級方式,導致了其不得不經受來自于用戶不能還款的壞賬壓力。
3.4 運營風險
在使用互聯網金融模式當中,還存在著較大的運營風險。這一風險的存在不僅僅包括互聯網金融模式企業、機構內部管理的方面,互聯網金融模式給這些企業內部人才的更新、制度的制定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和管理壓力。而且還會通過外部市場的競爭給互聯網金融模式企業、機構帶來巨大的壓力,使其不得不減少信用、技術等方面的準入標準和投入成本,來減少運營成本,但是相應的使用規模成本效益會給其帶來較大的運營風險。
4 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對策建議
4.1 創建互聯網金融普識體系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互聯網金融給企業、機構等帶來了巨大的內部和外部壓力。一方面為了更好的面對這些問題及風險,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企業、機構就應當普及用戶對這一理念的理解程度,使其能夠了解在這一模式使用中的風險及其產生的源頭,進而通過自身意識的提高,來有效避免風險的發生。另一方面,我國使用互聯網金融模式運營的企業、機構也應當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當中存在的風險,通過自身運營、操作的規范化、信用評級的科學化等來有效的減少這些風險出現的幾率。我國經常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大眾,也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以便減少其在互聯網操作過程當中所需要承受的風險。除此之外,我國居民還應當嚴格要求自己,用道德與法律為基本準則,指導自己的行為,用自身的切實行動來促使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良好健康穩定的發展。
4.2 大力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和法律體系
除了需要我國企業、機構等使用互聯網金融模式者的努力之外,我國國家政府也應當努力發揮起自身在國家治理、行業監管、宏觀調控當中的重要作用。其不僅僅要為當前互聯網的發展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需要不斷完善我國金融市場的相關制度和法規,對現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給予積極的重視。其不應當去打壓這種模式的出現,而是要通過發揮其主體作用,良好的去引導這一模式的具體運用與實施。互聯網金融關系了我國居民的財富安全、關系到我國企業的未來發展,大力完善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與法律體系,將是促使這一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另外,我國政府也應當注重對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的培養,通過人才的不斷更新有效促進政府辦事效率提高、政府專業執政能力的提升,從而為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推廣與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氛圍與基礎。
5 結論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發現,互聯網金融模式將成為未來我國,乃至世界金融行業發展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的合理運用將會極大的方便我國金融產品消費者與企業,為他們提供更加快速、高效的服務。但是,在這一模式使用與發展的背后,卻也引發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與風險,例如:操作風險、技術風險、信用風險與運營風險。為此,作者為了不斷促進這一新型金融行業發展模式在我國的普及與運用,主要提出了以下對策與建議:(1)創建互聯網金融普識體系;(2)大力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和法律體系。通過我國國家政府、互聯網金融機構及其我國金融業產品使用者的努力,來共同打造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模式,使該模式在我國金融行業當中得到良好的運用并健康穩定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 王阿娜.眾籌融資運營模式及風險分析[J]. 財經理論研究. 2014(03)
[2] 周嫣然.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及其有效監管[J]. 福建金融. 2014(05)
[3] 李真.互聯網金融:內生性風險與法律監管邏輯[J]. 武漢金融. 2014(05)
[4] 李雪靜.眾籌融資模式的發展探析[J]. 上海金融學院學報.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