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汶
【關鍵詞】 寄宿制;心理健康;原因;家庭;體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36—01
據有關資料和社會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寄宿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每年因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而釀成的悲劇也時有發生。由此可見,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亟待關注,這些問題已經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寄宿生的情緒情感,困擾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本文就談談寄宿制學生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一、寄宿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通過調查發現:高一年級的學生在量表的抑郁因子、焦慮因子、學習壓力因子、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因子表示這五個因子的嚴重程度上存在問題;高二年級的學生在量表的偏執因子、敵對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學習壓力因子表示這五個因子的嚴重程度上存在問題;高三年級的學生在量表的偏執因子、敵對因子、抑郁因子、焦慮因子這四個因子的嚴重程度上存在問題。整體來說,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較差,心理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嚴重,因此在高中階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己經成為一項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工作。而且,近幾年來有關學校教育在這方面的探索、努力以及經驗積累證明:在高中學校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二、寄宿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探究
1. 家庭重視不夠。家庭在學生心理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作為農民的父母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是初次住校,他們與父母的接觸突然之間就減少了,在心理上處于“斷乳期”,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獨立生活、人際交往等能力,而住校后,首先面對的就是這些問題,我們的學生缺乏這方面鍛煉,他們往往就會感到緊張無助,容易沖動、焦慮,而長此以往,他們的心理健康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2. 學校策略關注不夠。學校教育在學生心理發展中具有主導作用,但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成績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重點,學校往往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有時候,學校也將心理問題和品德問題混為一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形式比較單一,這使得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茫然無措,學生缺乏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使得一些小問題累計起來,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而學校在發現學生的成績出現問題后,又多方面施加壓力,使得學生心理問題惡性循環。
3. 教師教育不到位。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遠離父母,內心比較孤獨,遇事較無助,他們接觸較多的除了同學就是老師,因而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在生活、學習上的關心愛護,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但是,寄宿制學校教師和其他學校老師相比,除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忙碌的家庭生活外,還要承擔保障寄宿生人身安全的責任,瑣碎而超負荷的工作往往使教師缺乏對寄宿生的心理狀況的關注與引導,再加上班額較大,教師無法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這也對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三、寄宿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策略
1. 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生心理存在問題,很大原因也在于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所以,要在學生中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心理健康問題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特殊性,讓學生在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避免恐懼,學會正視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學習態度,順利度過青春的叛逆期。
2. 做好心理疏導與溝通工作。寄宿生大多離家較遠,有很大一部分是初次離開父母、親人,缺少了親情的溫暖與關愛, 因此難免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我們要給他們給予更多的關愛,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與溝通工作,給予其生活上的幫助和心理上的安慰, 及時發現和幫助他們排除一些心理障礙,并與他們常談心、多溝通,使其不良情緒得以及時宣泄、釋放,將他們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到學習上來。
3. 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運動能讓人健康快樂,我們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每天在校的時間安排非常緊張,從早上五點半開始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就寢,這十幾個小時,除了中午的2個小時外,學生被各門課排得滿滿的,學習時間長、壓力大,而運動是最好的排解壓力的方法。所以,在我校,給學生安排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學生的課外活動充分動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學生在參加活動時,班級凝聚力強了,不良情緒得到了釋放。
學生的心理因外界及自身身體狀況的不同而發生著變化,對學生心理狀況的研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情況進行不懈的努力。我們要有百倍的耐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幫他們正確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能讓他們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學習上,健康快樂地生活、學習。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