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雷
【關鍵詞】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50—01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習就是學習如何學習。”就學校教育來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的教育引導者。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相輔相成的,教師的“教”在學生的一生中雖然重要但是相對短暫,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卻是長久受用的本領。因此,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有必要的。
1.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前預習,是自主獲取知識的初步感知,也是培養自主、創新意識的重要前提。學生通過預習,熟悉教學內容,并且大致找出預習內容中的重難點。在教授新課前,教師應布置一定的預習作業,讓學生有目的地看書。當教師講新課時,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有的放矢”地聽講。這樣,學生就能較快地理解教學內容,縮短教師的講解時間,減輕課堂負擔,為豐富教學內容奠定基礎,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2.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復習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對已學過的知識進一步整理消化,同時可以查漏補缺,彌補不足,從而鞏固所學的內容;啟下,是為了給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學習了新的內容后,如果學生能自覺地復習,從記憶規律方面來說,能增強記憶效果,訓練記憶能力;從知識鞏固來說,學生及時地復習能使知識在頭腦中得以強化吸收,利于學生對其他新知識的掌握。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過知識后的短時間內遺忘很快,而往后的速度逐漸減慢。因此,每上完一堂課教師都得要求學生及時地將所學內容進行復習,這樣學生對剛學的知識印象才會深刻。及時且適當的復習,有助于鞏固所學的知識不易遺忘,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多鼓勵,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并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并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也可多讓學生思考、提問,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1. 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來激發每個人的學習熱情,是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教師應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趣味性,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階段來培養。例如,筆者在初一的寫作訓練練習布置時,剛開始并沒有提及作文兩字,只是要求“寫幾句話”,這樣就消除了學生英語寫作的恐懼心理。慢慢地,學生對寫作入門了,也不感到害怕了,甚至有些同學還喜歡上了寫作,在他們的眼里寫作就是寫幾句話這么簡單,學生寫完一篇作文很高興,使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2. 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惑,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面批學生作業和課外輔導以及和學生談心,使他們開始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進而主動投入學習。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目標體系,指導他們尋求達成一個個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鼓勵他們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克服困難,磨煉意志。
四、自我激勵,自我評價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盡量地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指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學會”的過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學習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從而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不斷改進學習方法。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