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喜堂
【關鍵詞】 電大教育;思想政治教學;鄉土文化資源;運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70—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等科學理論學習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甘肅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電大)〕作為當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機構,其思想政治課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制觀具有重要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廣大教師也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效果仍不盡人意。
一份調研報告顯示,電大院校學生中愿意認真聽思想政治課的僅占19.4%,90%的電大院校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教材可讀性不強”、“教材的說教味太濃”、“脫離了現實生活,不想讀”、“老師講授的知識太過理論化,考試模式太死板,一到期末就背書應付考試,完全靠短期記憶過關,之后就全都忘記了,因而對自身成長沒有太多幫助”。那么,怎樣才能增強電大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它既體現時代性、富于創造性,又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性呢?
鄉土資源主要指院校所在地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鄉土地理、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文物古跡、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名人軼事、語言文化等民風民俗以及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筆者認為,運用地方鄉土文化資源推動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失為有效途徑之一。
定西市位于甘肅省中部,轄安定、通渭、隴西、漳縣、渭源、臨洮、岷縣六縣一區,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被譽為“風神捏就的世界”。80%的人口在農村,地域分布面廣,自然條件差,經濟欠發達,屬全國最貧困地區之一,但是,定西地區的歷史人文、綠色自然資源卻留存豐富。現代遠程教育作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手段,在農村有極為廣泛的需求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面對這種形勢,定西電大作為定西市唯一的一所成人高等學校,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構建學習型社會,為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服務,有著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但是定西地區目前交通不便,通訊不是很發達,發展遠程教育存在很多現實困難,遠程教育的網絡環境100%全優化溝通尚需時日。
因此,我們應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貧困地區發展遠程教育的路子。綜合考慮,在電大思想政治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縣區本土的鄉土文化資源助力思想政治教育不失為良策之一,以下就此談幾點拙見:
一、從培養熟悉鄉土文化的師資入手
教師要想把定西地方的鄉土文化很好地應用于思想政治教學之中,首先就需要對定西的地方鄉土文化有系統的把握,要能挖掘出定西地方鄉土文化中可以為思想政治教當所用的部分。
如,教師應該對標志性的人文以及自然景觀留存做到如數家珍,如對自然景觀(國家級森林公園貴清山、遮陽山、蓮峰山、通渭溫泉等)捻熟于心,要能做到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鄉情懷;對歷史景觀,如新石器時代著名的馬家窯、齊家、寺洼等文化遺址,西起臨洮綿延300公里的戰國秦長城遺址,海內外李氏尋根敬祖的“李氏堂”,漢代新莽權衡、唐明皇御筆“哥舒翰記功碑”、元代墓葬群、明代銅鐘,獨具風格的渭源灞陵橋、氣勢雄偉的隴西威遠樓等,應該明其歷史,知其由來,以引導學生增加對家鄉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同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紅軍將士在定西市六縣一區的117個鄉鎮留下了革命的足跡,播下了革命的火種。1935年的榜羅鎮會議、1936年的岷州會議是長征途中召開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是彪炳史冊的重大歷史事件;岷縣二郎山、通渭《七律·長征》詩碑、臨洮岳麓山、安定區內官烈士紀念碑等地方再現了當年紅軍將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隴右地下黨的革命活動情況,這是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很好教材,教師也應該熟悉掌握,進而引導學生感念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加倍奮發圖強。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相關內容的選擇,進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其次要使用嫻熟的教學技巧與教育藝術,使定西地方鄉土文化與思想政治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感興趣,有感觸,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次要注重開發學校特色鄉土文化資源課程,建立鄉土文化常態化師資培訓機制,提高教師對課程的開發與把握能力。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才能有效地實現地方文化與思想政治教學的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二、將優秀的鄉土文化資源逐步滲入課堂
定西地方鄉土文化中蘊含的很多愛國主義、開拓進取、艱苦奮斗的內容和精神,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有力的支撐。教師可以根據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篩選適合的地方文化內容,將其納入課堂教學,讓其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有力補充,為思想政治課堂注入鮮活的生命力。例如,雖有人云“自古定西貧瘠甲天下”,但定西兒女卻憑借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毅力和干勁創建了“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黃芪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洮硯之鄉”。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可就此引導學生增強對家鄉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增強對家鄉和家鄉文化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樹立起建設家鄉的意識。再者,也可以挖掘、利用和樹立先進人物榜樣,以典型的事例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通過典型先進人物的宣傳,無疑可以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從而讓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提高思想覺悟。
三、堅持開展地方鄉土文化相關的實踐教育
只有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地方鄉土文化,才能使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定西當地的自然或歷史古跡,借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利用甘肅省首屈一指的自然山水風景名勝區——漳縣貴清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積極開展生態文明主題教育活動,可以有計劃地利用每年的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無煙日等環保節日讓學生走進漳縣貴清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進行實踐,通過黨團(社團)活動、實習實訓等途徑,舉辦以漳縣貴清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為主題的網絡貼文比賽、論壇、演講賽、征文、攝影比賽等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通過生態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見證地方鄉土文化發展的脈絡,加深對自己家鄉的情感。在接受地方鄉土文化熏陶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以文化的力量提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此外,學校應該努力與當地可供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物質遺產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可以長期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創造便利的條件,以期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一個平臺,把文化史實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補充,把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情感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把地方文化資源應用于思想政治教學中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例如,可以組織建立一個我愛家鄉的視頻交流網站或者百度貼吧,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通過制作反映定西風貌的視頻參與加入討論,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有助于學生自身修養的熏陶。由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因年齡、閱歷等差別而參差不齊,因此面對內容豐富的地方鄉土文化可能會覺得陌生,這個時候如果教師能夠利用現代傳媒平臺及時地給予指導,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地方鄉土文化,使學生真正從中受益,進而幫助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總之,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如能充分開拓利用豐富的地方鄉土文化資源,必將極大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興趣,也必將會極大地提高教師的授課實效。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