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瑛
【關鍵詞】 作文教學;生活化;體驗式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3—0059—01
作文教學中應如何實施“生活化”、“體驗式”,從而使學生在作文中凸現生活之美、創作之樂呢?通過對“小學作文生活化體驗式教學研究”課題的實踐與探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改革作文教學,用生活化理念進行引導
要搞好作文教學,語文教師就應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把握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改變只局限于教材、滿足于課本的單一的教學局面,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指導觀察,選取素材;開展活動,豐富素材;融合學科,充實素材。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描繪生活,寫自己感興趣的事,寫自己親歷的事,寫自己欲罷不能的事,讓生活“解放”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創造生活,拓寬寫作空間,增添寫作樂趣,強化寫作能力,使學生從愛生活到愛作文,從愛作文到愛創造。
二、創新活動載體,以體驗式教學強化訓練
1. 提高學生認識生活的能力。教師應提高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促使學生的作文向深度發展,最終實現生活與寫作結合的良性循環。教師應幫助學生發現生活的樂趣,讓學生認識生活、熱愛生活,鼓勵學生觀察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一切,多參加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
2. 提高學生體驗生活的能力。體驗是由自己親身經歷、感受和體味得來的生活經驗,蘊藏著一個取之不盡的作文題材寶庫。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自然會生發出借助筆來表達的愿望。教師要引導學生及時將個人的生活情況用條款式寫出來,成為寫作素材。
3. 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做積累材料的有心人。觀察生活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三方面構建,觀察方法以有序觀察、全面觀察、訓練思維為主。學校、班集體有意識地組織活動,可以使學生積累典型的寫作材料。
三、通過生活化體驗式教學,提高作文水平
1. 閱讀教學中滲透隨文練筆,教會學生寫作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僅靠幾次單一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寫作方法滲透于平時的閱讀教學之中。一是“讀中悟法”。在整文閱讀中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謀篇的;在精讀、賞讀中感悟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是怎樣具體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的,是怎樣抓特點描寫景物和物體的。二是“隨文練筆”。讀中悟法之后,應讓學生及時地進行口頭或者筆頭演練,或寫片斷,或寫心得感受,或寫相關主題的作文。寫既是讀的拓展,又是讀的升華。
2. 引導學生博覽群書,豐富學生的寫作語言。選編進語文課本中的很多課文都是名家名作,其中不乏佳詞妙句。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感悟、摘記、背誦等積累的方式進行內化,不斷豐富學生的寫作語言。在作文教學中及時給學生創設活用語言的情境,倡導學生運用已學課文中的優美語句,仿照課文中的寫作方法積極寫作,從而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不斷提高習作水平。
3. 通過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一是游戲、活動作文的介入。要想讓學生真正消除對作文的恐懼,除了要鼓勵他們說真話、寫真事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他們發現寫作的樂趣。為此筆者提倡生活化作文,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所體會,有所感悟。二是教師寫下水文。教師有意把文中的好詞、寫作方法運用到寫作中去,并將寫好的文章讀給學生聽,能夠感染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三是為學生搭建寫作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和家長建立自己的校訊通、博客,倡導學生積極參與,爭當“博客之星”;開展班級作文擂臺賽、演講賽等活動,給學生展示的平臺,體驗成功的樂趣。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生活化體驗式習作教學的探索,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經驗與素材儲備,使學生有了表達的欲望,再輔以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的習作面貌有了較大的變化。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