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朱世萍 朱華芬 肖玉娟
江西省信豐縣人民醫院護理部,江西信豐 341600
分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會因為宮縮引起陣痛,其疼痛程度僅次于燒灼疼痛,致使一部分產婦因恐懼疼痛而選擇剖宮產結束分娩,導致目前剖宮產率居高不下[1]。本研究觀察自然分娩的產婦應用產前訓練拉瑪澤呼吸法配合臨產后自由體位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診的自然分娩的產婦8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中初產婦30例,經產婦14例;年齡20~41 歲,平均(28.4±1.7)歲;孕 35~42 周,平均(40.5±0.8)周;體重 44~72 kg,平均(54.6±1.3) kg;觀察組中初產婦31例,經產婦13例;年齡19~42歲,平均(28.5±1.8)歲;孕 34~42 周,平均(40.3±0.9)周;體重43~71 kg,平均(54.8±1.2) kg。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產婦按傳統分娩方法進行常規指導。產程期間不使用任何呼吸技巧,產婦采取常規體位,即平臥位或側臥交替位,在第二產程開始時取截石位屏力進行分娩。觀察組:在妊娠28周時由產科醫生發放拉瑪澤分娩法指導手冊,并安排其在候診廳觀看相關的視頻,開始進行呼吸技巧方面的訓練,主要包括胸式呼吸、廓清式呼吸、淺呼吸、淺而慢加速呼吸、閉氣呼吸、哈氣和吹蠟燭呼吸幾種類型。囑孕婦在家每天練習15 min左右,讓其丈夫在旁協助,經檢驗動作合格在門診病歷記錄[2]。產婦在入院后由一些經驗豐富的助產士實施“一對一”詳細指導,臨產時為產婦提供持續情感支持,并在分娩整個過程中對其進行陪伴,指導產婦從第一產程的潛伏期到第二產程結束的這一階段,運用拉瑪澤呼吸法配合自由體位實施輔助分娩。第一產程:產婦可以采取行走、上下樓梯、蹲、坐、趴、側臥、半坐臥位等方式,并選擇自己感覺舒適的體位進行自由交替活動。在宮口擴張2 cm左右時,指導產婦應用廓清式呼吸,囑咐產婦盡量放松身體,緩慢吸氣直至腹部后縮唇呼氣如吹蠟燭狀,每分鐘呼吸頻率控制在6~9次;宮口擴張達到3~8 cm時,囑產婦隨宮縮程度增強或減弱進行加速或減慢呼吸;在宮口擴張程度達到8~10 cm時,囑產婦進行喘息式呼吸,張大嘴首先進行快速呼吸3或4次,然后再進行緩慢用力吐氣;在宮頸達到完全擴張狀態之前,如果宮縮程度很強烈,應囑咐產婦采用連續且較淺的胸式喘息法緩解疼痛。第二產程:指導孕婦進行屏氣呼吸,體位選擇側臥或半坐臥位,屏氣用力到胎頭撥露,準備接生時指導產婦取半臥膀胱截石位,露出外陰,胎頭著冠囑做哈氣呼吸,在宮縮間歇時用力娩出胎兒[3]。
觀察兩組產程時間、產后2 h出血量、圍生期疼痛程度、新生兒窒息情況等。
0級:產婦自述無痛,且分娩過程中能夠安靜合作;Ⅰ級:產婦自述輕度疼痛,且易于忍受,分娩過程中能夠合作;Ⅱ級:產婦自述中度疼痛,且難以忍受,分娩過程中合作存在難度;Ⅲ級:產婦自述重度疼痛,且不可以忍受,分娩過程中不能夠合作[4]。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圍生期疼痛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 1)。

表1 兩組圍生期疼痛程度的比較[n(%)]
觀察組第一、二、三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 2)。
表2 兩組產程時間的比較(min,±s)

表2 兩組產程時間的比較(min,±s)
組別 n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對照組觀察組P值44 44 549.32±51.12 359.63±36.68<0.05 59.53±12.32 41.49±8.82<0.05 18.29±4.28 12.58±2.43<0.05
對照組產婦產后 2 h出血量達(238.61±26.87) ml,觀察組產婦產后 2 h 出血量達(144.75±17.70)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中有7例新生兒窒息事件發生,發生率為15.9%,觀察組中有1例新生兒窒息事件發生,發生率為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如何研究開發新的分娩理念及模式,系統、有效地提高臨床產科的治療和護理質量,使母嬰安全在最大程度得到保證,是醫學界廣泛關注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提出減少不必要的醫療干預,倡導自然分娩、重視非藥物鎮痛的理念[5]。拉瑪澤呼吸法和產時自由體位都是目前提倡的有效干預措施,目前在國內臨床醫學界,對上述兩種干預方法的應用分別有相關報道,但對兩種方式結合方面的報道較少[6]。本研究發現訓練拉瑪澤呼吸法配合臨產時自由體位可使產婦的情緒更加穩定,產時疼痛程度減輕,縮短產程,增加胎兒氧的供給量,降低胎兒宮內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降低剖宮產率,促進自然分娩。
傳統的分娩干預方式,沒有對產婦進行呼吸技巧訓練,在第一產程均取平臥與側臥交替,在第二產程均取膀胱截石位[7-9]。拉瑪澤呼吸配合自由體位分娩法是通過從孕期開始介入指導分娩配合方法[10]。產婦根據自己的舒適采取自由體位可以改善胎盤血液循環,保證胎兒氧的供給,通過重心和各種體位轉動的作用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縮短產程,降低剖宮產率[11]。
總之,拉瑪澤呼吸配合自由體位分娩法是非藥物鎮痛法,通過心理干預增強信心,減輕產婦痛苦,避免不必要的剖宮產,既可減輕傷害又節省費用,提高產婦及家屬的滿意度,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為醫院贏得良好的聲譽,促進產科事業的發展。
[1]夏明靜,佟瑞霞.腹式深呼吸的分娩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1,58(15):327-328.
[2]應莉,張琳.不同階段實施拉瑪澤分娩減痛法訓練對分娩影響的研究[J].護理與康復,2009,17(14):403-404.
[3]王坤昌.拉瑪澤分娩法的臨床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8):3465-3466.
[4]陳靜,王玉瓊.拉瑪澤減痛分娩法的臨床應用探討[J].護理研究,2009,21(15):1275-1276.
[5]肖霞.120例產婦應用拉瑪澤減痛分娩法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1,58(18):718-719.
[6]肖琴,趙珊,劉廣珍,等.初產婦應用拉瑪澤減痛分娩法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19(18):2075-2076.
[7]蒙淑珍,譚莉萍.拉瑪澤閉氣用力法對會陰保護結局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19(18):1998-1999.
[8]翁田茵.產婦實施自由體位的臨床分析[J].中國護理雜志,2010,12(17):465-466.
[9]馬育璇.從一例臂叢神經損傷的教訓談手術體位的重要性[J].南方護理雜志,2012,39(增刊):45.
[10]張希春,閆桂環,曾憲紅.循證護理在糖尿病足潰瘍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2(10):2662-2663.
[11]杜菊娣,趙萍,陳春霞.孕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現代護理,2011,13(4):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