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瑜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在語言交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英語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英漢兩種語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且又缺乏語言環境,所以在英語學習中很多學生就變成了英語學習中的學困生。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困生;轉變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便成為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困生的發展和進步,幫助學困生進行轉變。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要帶動學困生進行轉變,就要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習,然后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轉變。
一、關心愛護學困生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困生往往會被教師所忽略,所以造成很多學困生沒有得到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和幫助,使學困生更加自卑,不想去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關心一下學困生,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讓他們有學習的信心和愿望,有助于激勵他們進行轉變。
二、分散難點,讓學生覺得“能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新課題的門檻降低,就是要將知識變得通俗、易理解,這樣容易讓學困生接受,使他們覺得自己能夠學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在遇到新課題難點的時候,教師要將難點分成一個又一個的小點,使學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困生跟上課堂學習的步伐,還可以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好地轉變。
三、培養學習策略,使學困生會學習
在學困生轉變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困生跟上學習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會學習,只有讓學困生會學習,才能完成學困生的轉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例如,如何根據語法記憶單詞。另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習慣,比如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后復習等習慣。學生有了這些學習策略,一定會取得的進步,從而完成學困生的轉變。
每一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耐心地幫助學困生完成轉變。教師一定要從學困生的心理上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著手,從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上來落實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遇到的問題,在學習和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的啟發和引導,進而促進其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最終幫助每一個學困生都完成轉變,使每一個學生可以快樂、輕松地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成建明.激發英語學困生學習興趣點滴[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1).
[2]耿彥.如何讓小學英語厭學生提高學習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