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生軍
摘 要: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要靠學校教育、教師引領、家庭監管、社會氛圍各方面的共同教育,只有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關鍵詞:閱讀習慣;激勵評價;全面發展;興趣
小學生的好習慣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養成的,而良好的習慣是小學生在小學生涯中必須要養成的,這是一個艱難、漫長的過程。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除了學生本身主動地在學習生活和日常活動中要進行一點一滴的積累,并且依照一定的標準及時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判斷、改正和反省,更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之中運用正確的原則和方法,起到一個監督、評判、糾正的作用。
一、學習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積累
1.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
學校應綠化、美化校園,使校園環境優美整潔,充分發揮學校環境的育人作用,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師生的凝聚力和榮譽感也會增強。讓健康、向上、優美的校園環境在陶冶學生情操、創建良好校風、教風、學風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2.組建良好的班集體
集體的力量是偉大的,良好的班集體猶如一個大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學校應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重視每個教室的布置,在教育中應設有評比欄、特色班報專欄,還有圖書角等等。不僅如此,還要加強班級管理,深入細致地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風,協調好班級各個方面的教育力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制定嚴格的校規校紀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應充分貫徹《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把具體的行為規范轉化為自身的行動和需要,從而使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的校訓一定要積極向上,讓學生在學校嚴明的教育理念下健康成長。
二、教師發揮引導作用
以身作則,榜樣示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到表率作用,嚴格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還要不斷激勵學生,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行為規范的有效形式是為學生樹立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生的讀書方法、讀書興趣、讀書習慣等處于漸長階段、尚不成熟,所以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正在成長的小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我們知道,書作為知識的源泉,是開發兒童智力的鑰匙。讀書能夠啟迪孩子的心智,能擴大他們的知識視野,能提高其寫作能力,使之才思敏捷,能陶冶他們的性情,使其溫文爾雅。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明確提出:“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先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想讀書
興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必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今的孩子讀書習慣不好,原因之一是興趣欠佳。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方式很多,比如老師組織一場故事會或讀書心得交流會,家長每天陪孩子讀書一小時等活動,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就會感知到讀書的樂趣,認識到讀書的價值意義,從而喜好讀書。
2.讀書指導不可或缺,它是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石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好讀書、讀書好、多讀書,但很少予以指導,學生讀書很盲目,難以成“型”。常言道:“無規矩難成方圓。”所以,我們要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讀的書籍,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成為會讀書學習的人。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糾正個別學生那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不良讀書習慣。指導學生積極思維和逆向思維——讀書時多問幾個“為什么”或“為何不”,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3.激勵評價是孩子愛讀書、形成讀書習慣的興奮劑和助推器
人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話不假,因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悅納。賞識教育是激勵性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我們多賞識激勵學生,他們就會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像是沐浴在春風之中,感到無比歡欣和幸福,從而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有了追求上進的信念。
總之,兒童自主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養成早期閱讀的良好習慣會終身受益,我們要很好地把握和利用這一黃金階段,促進他們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陳雪黎.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J]新課程:下,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