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平
摘要:簡單介紹了牛口蹄疫的概念、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等,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控措施。
關鍵詞:牛口蹄疫;防控措施;探討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7-0027-01
氣候溫暖的季節是牛口蹄疫盛行的時節,其具有傳播廣、流行快、危害性大等特點。對牛口蹄疫的防控措施進行了介紹,供參考。
1 牛口蹄疫的相關概述
1.1 牛口蹄疫的概念
牛口蹄疫是一種急性、接觸性、發熱性的傳染病,主要針對群體是牛[1]。口蹄疫的主要癥狀是口腔黏膜出現水皰,口流泡沫狀的口涎,而且蹄冠、乳頭、蹄叉、鼻鏡等皮膚出現水皰、潰爛。
1.2 牛口蹄疫的流行特點
黃牛、水牛和奶牛容易感染口蹄疫疾病,特別是5歲以下的奶牛最易感。而山羊以及綿羊偶有發病。口蹄疫散發感染居多,一年的每個時期都可以感染此病,但春季及冬季最為多見,并且康復的病牛仍有再次感染的可能,發病時更加嚴重。
1.3 牛口蹄疫的臨床癥狀
口蹄疫的潛伏期大約2~4 d,牛在發病后,體溫突然提高,平均升至40~41 ℃,出現食欲差、精神沉郁、發出吸吮聲等現象。1~2 d后,牛的口腔黏膜、蹄冠、乳頭、趾間表皮、鼻鏡、齒齦、唇內黏膜、舌面先后出現白色的水皰,并且在12~26 h后出現潰爛,然后牛的體溫得以恢復正常,而潰爛逐漸愈合,病牛的身體逐漸好轉。整個病程一周左右,發病時間急、快,但發病時間比較短。
2 防控措施
2.1 觀察牛的日常生活
要想及早的控制牛口蹄疫,需要觀察牛的日常生活,經常給牛測體溫,并且檢查牛的口腔、嘴唇、牙齒、乳房、蹄冠等部位,以便及時發現,控制病情的延續及擴張。
2.2 定期注射疫苗
定期注射疫苗是防控口蹄疫的主要措施,通過提升牛的抗體水平,減少口蹄疫的不利影響。注射疫苗通常每年一次,給牛進行計劃性的免疫,而疫苗的注射次數、劑量、種類需要根據牛的身體狀況而定,選擇合適的免疫措施。
2.3 日常消毒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因此,在牛的平時生活中,需要對牛以及進出人員進行日常消毒,減少疾病的感染,有效地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消毒的具體措施:首先要堅持對牛的外圍環境進行消毒,比如牛舍外的走廊,一周需要消毒3次,進入廠區的人員及車輛都需進行消毒,減少疾病傳播。消毒池要經常保持藥效,有必要時可以設立獨立的消毒間。其次要對牛群經常觀察,發現異常者,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比如徹底清除病牛的排泄物以及分泌物,每天堅持消毒,并且強化消毒藥水,以防止疾病的擴散。
2.4 及時封鎖疫區
對于發現口蹄疫疫區要立即進行封鎖處理,避免疫情擴散[2]。封鎖的疫區,應及時進行疫情處理,根據病牛的情況注射疫苗,注射疫苗后的20 d內,疫區內沒有新的疫情發生,可解除封鎖。在封鎖的整個過程中,疫區禁止其他動物以及其他物品出入,以免把病毒傳播出去。
2.5 劃分疫區及受威脅區
根據當地的牛口蹄疫的發病情況,由當地縣級獸醫防控管理部門劃分疫區、疫點以及受威脅區域。疫點是牛發病的所在區域,比如養殖場、屠宰場等。疫區的劃分是圍繞疫點區域展開的半徑3 000 m內的范圍而受威脅區域是圍繞疫區展開,在半徑5 000 m范圍內的區域,是有可能感染牛口蹄疫疾病的區域[3]。但可以根據當地的各種環境條件以及受威脅程度進行劃分范圍,為預防措施提供有效地參考依據。
3 小結
由上述可知,只有嚴格采取疫病防控措施,才徹底地清除口蹄疫,阻斷病情的進一步擴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口蹄疫疾病造成的不利影響和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 馬景梅.牛口蹄疫的防控[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11):117-118.
[2] 劉 平.牛口蹄疫的防控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4(6):103.
[3] 王 彬.牛口蹄疫的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4(1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