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原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理論性和說理性較強的課。教師通過單純的說課,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達到課堂教學的目標。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課堂要進行改革和創新,要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興趣來達到教育學生、塑造學生的目的。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課堂上進行改革創新尤為重要。
關鍵詞:多種方式;趣味情境;聯系生活
初中學生,隨著身心發展,已經形成了最初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或價值認識可能比較模糊,不夠深入。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需要外界的引導和幫助,而初中課堂開設思想品德教育課,意在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但是,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師唱主角,對課本內容進行簡單的說教,而學生參與度低,學習積極性很難被調動,整個課堂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改變這種課堂局面,勢必要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主動學習,有所收獲。本文將探討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課堂上如何進行興趣化
教學。
一、多種方式進行新知識的導入
初中生的年齡集中在13~15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對一切事物的感知往往憑借自己的興趣進行。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可以培養和改變的,一節課的開始是興趣培養的關鍵時刻。學生只有在一開始對新知識充滿好奇,才會帶著興趣去學習。而思想品德老師應該盡力讓學生保持這種好奇和興趣,讓學生可以帶著這種心理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來。那么,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前,就要進行深入的課前解讀。通過課前解讀來確定教學目標,以及找到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地方,從而保證學生可以帶著興趣進行新內容的學習。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師要設計富有趣味的課前引入,多種方式相結合,保證良好的教學開端。每一堂課,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進行新知識的引入。例如,以當前社會的重大事件引入,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入或者以提問的方式引入。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不管運用什么樣的課前引入方法,都要保證學生的廣泛參與;另一個方面,教師在每堂課要根據課本內容使用不同的課前引入方法,避免使用同一種方法使學生失去興趣。同時注意留下懸念,吸引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這樣,在后續內容的學習中,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這些豐富多樣的課前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使學生帶著好奇和興趣去探求新知識。
二、創設趣味情境,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之前進行的富有趣味的課前導入所引起的學生的興趣,可能不能持續和保持整整一堂課。學生很有可能會因為傳統教學的枯燥和無聊以及思想品德課的說理特點而失去剛剛建立起來的興趣。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方法創設趣味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例如,以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四單元第七課
《友好交往禮為先》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請幾名同學來表演什么是有禮貌的交往,同時讓其他同學觀看臺上同學的行為舉止是否符合禮儀。其次,隨著多媒體教學技術廣泛進入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聲音圖文相結合創設課文情境,活躍課堂氣氛。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學習《過健康、安全的生活》,這一單元意在讓學生學會拒絕身邊的不良誘惑,抵制身邊的不法侵害,學會保護自己。而課本中的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內容不夠豐富,學生可能沒有深刻的體會和感受。那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由于沒有抵制不良誘惑從而遺憾終生的人和事件。多媒體播放的視頻在視覺和聽覺上會給學生很大的沖擊,學生自然會受到強烈的心理震撼,知道抵制不住誘惑的不良后果。借助多種方式方法創設趣味情境,將呆板的課本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學生在這種輕松的環境中更愿意參與其中,主動學習。
三、知識聯系生活,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生在剛剛開始接受思想品德知識教育的時候,往往覺得這些知識是簡單的說教,與生活無關。有了這種錯誤的思想,學生很難再對思想品德知識有興趣。那么,教師要改變學生的錯誤觀點,就要讓學生看到知識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同時也要讓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讓思想品德知識真正達到塑造人的目的。
以《我與法律》為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超市購物,如果保安懷疑你偷東西,是否可以對你進行搜身。學生通過討論,有的學生認為保安可以搜身,有的同學認為不可以。這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同學們,保安沒有權利對個人進行搜身,這是對個人權利的侵犯。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教師將思想品德知識拉到學生身邊,學生就會主動參與進來,主動思考學習,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
思想品德教育對于每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進行改革和創新,改變了學生對這門課的固有印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通過思想品德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時代所需要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張登志.高效課堂下的初中教學[J].初中新課標,2010(0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