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雅
【摘要】新時期素質教育成為主流教育,各科教學方法不斷發生變化,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越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越凸顯重要。尤其是高中漢語文教學方面,人文性教學策略要求將語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對于高中漢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內在聯系、意義做出了分析,并論述了人文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高中漢語文;人文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高中語文是高中教學科目中的基礎性學科,因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培養學生三觀、語言表達、思維能力及人文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漢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漢語文理論知識教學的前提下,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將二者有機結合,實現人文性教學在高中漢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一、人文性教學與高中語文教學的聯系及其意義
人文性最早來源于“人本主義”和“人格主義”,屬于西方哲學體系中的一種,其實質就是指人文主義精神。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目標》中的人文性教學理念有對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學通常指屬于一種文字性教學工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要求學生對考試點知識的記憶,一切教學展開圍繞考試進行,忽略了語文本身審美性、文學性。新時期課改環境下,要求素質教育為主體,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也相對日顯重要,要求教學應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需求及建議,從而和諧師生關系,增強師生交流,提高教學有效性。人文性教學可以成為溝通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橋梁,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追求真理、追求科學與創新、推崇文化的精神。
二、高中漢語文人文性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以往的教學模式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教師課堂講解灌輸的模式,通常出現以教師自身對語文的理解替代學生的理解的現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是被動接受知識,死記硬背等情況屢見不鮮。在高中漢語文的人性化教學策略中,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要求尊重學生個體,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教學引導工作者,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習熱情,強調學生自主理解知識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自我對知識點的理解,并接受不同學生個體對知識的不同理解,實現人文性教學。
(二)挖掘及領悟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內涵
在高中漢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挖掘及領悟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將人文精神傳達給學生,實現知識點與人文精神雙重教學。除開教材以外,教師應該推薦我國著名文學作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領悟及挖掘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內涵,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教師應提供閱讀指導,或通過網絡平臺回答學生閱讀問題,使學生對作品完成思考理解的同時,提高學生文學素養。
(三)加強師生溝通
有相關心理研究表示,教師保持熱情洋溢的心情進行教學工作,可以傳遞給學生幸福愉快的心里感受,從而產生強大的樂于學習的內驅力。在加強師生溝通方面,教師應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方面的問題,以朋友的態度去做學生心理溝通工作。在對待學生的態度方面,應一視同仁,尊重優生,也不輕視差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問題,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其次,在漢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經據典講解古人人文精神,講解中華傳統美德,分析人文內涵,并以現代目光分析古往事例,對比不同時代的文化差異及人文精神的表現形式差異,讓學生形成更全面的認知,以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同時此種教學創新方法也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四)傳承民族文化、深化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要求學生逐漸養成正確的三觀,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文化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高中漢語文教學應注重人文性教學,并在整個漢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人文主義精神,不斷深化人文精神,同時使文化得到傳承發揚。在教師方面,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漢語文水平,不斷提高自身文學素養,提高個人對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認知,加強對漢語文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分析能力,學會用科學發展眼光看待人文精神的變化。
(五)營造愉悅學習氛圍
新形勢要求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學工作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活動才可實現。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親身參與并獲得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產生興趣的重要條件,可以讓學生在自我認知、對世界上的認知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展開中,應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師自身語言魅力、教學方法的創新等手段讓學生耳目一新,或通過及時對課堂非愉悅氣氛的調整,讓學生能在放松、愉悅的氛圍中去展開學習,獲取快樂和滿足感,達到人文性教學的目的。
三、結語
總的來說,新時期高中漢語文人文性教學,應注重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性,尊重學生個人意愿與建議,教師展開教學引導工作,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傳授漢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張衛鋒.高中漢語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運用[J].讀寫算(教研版),2014,(4):106-106.
[2]特日格樂.探析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漢語課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130-130.
[3]卞秀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D].蘇州大學,2009.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