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俊魯
摘 要:在新的教育體制下,建立高效的課堂成為教學的新目標與要求。為了建設高效的課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根據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來進行合理的安排,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情景設定,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從而能夠完成小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課堂;高效教學;實施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素質修養
老師作為課堂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由于小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老師的個人修養和文化素質等方面對學生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老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文化修養,培養自己的個人魅力,以老師的人格和認知來正確地引導學生,并且在課堂上很好地集中學生,使班級具有凝聚力,讓學生與老師的思維同步,所以老師要在領導課堂的基礎上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這樣就讓老師在上課時能夠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調整課堂教學方案
老師在教學之前,要提前了解教學內容,掌握一定的教學材料,在講課的時候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使課堂顯得過于單調乏味,在課堂的教學中設置有趣點,而且對教學方案來說,不要盲目地照搬之前的教學方案,要把之前的教學方案進行適度地調整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來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都能夠有所發展,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激發求知欲和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能夠主動地去探討解決,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在教學之前一定要做好教學的設計,比如根據某個知識點設定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情境教學的設計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地參與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使老師的教學事半功倍,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四、設立獎勵和分組的課堂方案
在小學生的這個階段是需要老師不斷鼓勵的,因此在課堂上可以設定獎勵的教學方案,讓小學生能夠通過老師的獎勵更有信心和自信,進而能夠自主學習,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還有就是可以在課堂上設立分組的方式,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小組相互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
總之,通過上述可以得到,實現小學課堂的高效性是一項長久的事業,主要從老師和學生這兩個方面著手,老師要善于調整整個創新教學方案,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建立相應的獎勵政策等等,讓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學生方面要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因此要想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是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的。
參考文獻:
[1]李昌蓉,彭立勃.高效課堂教學的體會和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04).
[2]黎康華.小學高效課堂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