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摘 要] 隨著高校學分制的實施,高職學生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充分合理地利用這部分閑暇時間,對促進高職生的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加強高職生閑暇教育,需要建立良好的環境支撐,充分發揮家長的配合作用、學校的主導作用及高職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 閑暇教育;高職學生;校園文化
一、閑暇教育的概念
1.“閑暇”的內涵
“閑暇”一詞來源于拉丁語“licere”,意為“許可”。閑暇時間是指人們在勞動時間之外,除去滿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勞動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來的可由個人自由支配的時間。[1] 大學生的閑暇時間即除去正常課業活動及必要的生理時間后,剩下的那部分可以自由支配與管理的時間。因此,大學生閑暇生活就是指大學生在閑暇時間里,自主安排的活動,具有很大的自由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就在于業余時間。”大學生閑暇生活的狀況及質量決定了他們的成長與收獲。
2.閑暇教育
閑暇教育指在讓學習者通過利用閑暇時間而獲得某種變化,這些變化會表現在信念、情感、態度、知識、技能和行為方面,并且它通常發生在兒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環境或娛樂環境之中。[2] 因此,對高職生開展閑暇教育就是要引導高職生樹立正確的閑暇時間利用價值觀,并通過傳授合理正確利用閑暇時間的方法和技巧,幫助高職生提高閑暇生活質量,進而促進高職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職學生閑暇教育現狀分析
通過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等五所高職院校的調研,發現高職院校已普遍意識到閑暇教育的重要性,并在開展閑暇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部分高職院校對閑暇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層面,缺乏完善的閑暇教育計劃,缺乏有組織地培養學生的閑暇態度、行為、觀念等,致使高職生的閑暇生活多處于散漫自流狀態。盡管各高職院校都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開設了各類選修課,成立了各種社團,組織指導高職生開展社會實踐,但各項工作的開展缺乏有機整合,大多“各自為政”,閑暇活動質量不高,甚至流于形式,具有功利化的傾向。在培養高職學生的閑暇生活價值觀、系統指導高職生選擇積極健康的閑暇生活方式、提高閑暇生活質量等方面,做得還非常不夠。
就學生方面而言,我國大學生每年在校時間大約為280天左右,除去節假日和雙休日,在校授課時間不到190天,閑暇時間幾乎占了年天數的48%,而且正常的教學活動安排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漸減少,學生所擁有的閑暇時間遠遠超過50%。 [3] 可見,對高職生來說,他們的閑暇時間是相當充裕的,但他們利用閑暇時間的方式、方法令人堪憂。調查顯示,62.3%的高職學生在閑暇時間選擇上網、追劇、打牌等娛樂活動,而網絡游戲、網上聊天位居高職學生閑暇生活方式第一位,且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休閑活動個體化,集體性活動受冷落。就質量而言,高職生閑暇生活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閑暇生活娛樂化、庸俗化、消極化問題嚴重。調查顯示,近25%的高職生不知道如何度過閑暇時間,靠睡覺、閑逛來消磨時間。這些低水平的活動占據著高職生的閑暇時間,使其越來越空虛與迷茫。
三、校園文化背景下加強高職生閑暇教育的應對措施
閑暇生活質量決定了學生的生命質量,要提升高職生閑暇生活質量就必須培養其科學的閑暇意識,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閑暇價值觀。[4] 社會、學校要加強對高職生閑暇生活的引導和指導,學生要充分認識到閑暇生活對于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發掘自身的力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從校園文化建設角度來探討高職生閑暇教育需要集社會、家庭、學校及學生四方面的合力。
1.要建立良好的環境支撐體系。加強高職生閑暇教育離不開社會輿論的積極引導及國家政策的支撐。“各類網站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文化部、藝術團體要進一步推進高雅文化進校園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要鼓勵和支持面向大學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動”。[5]
2.要發揮家長的配合作用。高職生的閑暇教育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長要充分意識到閑暇教育的重要性,注重言傳身教,為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并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閑暇生活態度,開展豐富的、積極健康的閑暇活動。
3.要發揮高職院校的主導作用。首先,要開設系統的閑暇教育課程,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閑暇觀念,通過系統講授、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幫助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觀念,避免虛度光陰。要開設東西方歷史、文學、哲學、宗教等方向的課程,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引導高職生全面合理地攝取其內在的文化價值。第二,要寓閑暇教育于教學活動中。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貫穿閑暇教育,使高職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接受到閑暇教育的科學理念,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第三,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閑暇活動,引導高職生合理支配時間,將學習與活動統籌兼顧,勞逸結合,促進高職生身心健康。培養高職生參與閑暇活動的能力,包括交際能力、活動能力、對音樂和美術的鑒賞能力等。以高雅的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支持和引導高職生開展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營造有利于高職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人文環境,使閑暇活動更有文化內涵,更具教育意義。要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中,結合傳統節日、重大事件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第四,要加強宏觀管理與監督。組織實施活動過程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主制定活動方案,自行組織實施,以培養高職生的創造力與組織協調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做好監控與指導工作,以及時發現問題,指導并協助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生活,增長才干,提升素質。第五,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如“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等,[6] 這些都必須要在閑暇教育中實現。通過培養學生閑暇意識,提升學生閑暇生活能力,提高閑暇生活質量,進而促進高職生的全面發展。第六,要整合優化各種資源,形成閑暇教育合力,如加強圖書館建設,增加藏書數量,提高質量,開設無休息日的圖書閱覽室,邀請專家、學者開展講座、讀書指導課,加強社團建設等,為開展高職生閑暇教育提供物質、人文條件。
4.要發揮高職生的主體作用。高職生認識到閑暇生活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自身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加強閑暇教育的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高職生要將閑暇教育的理念轉化成自己的思想,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因素,合理安排和使用閑暇時間,將內因與外因相結合,正確選擇閑暇生活方式,提高閑暇生活的質量,把休閑、娛樂與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有機結合起來。
社會、家庭、學校、高職生都應該充分認識到在高職院校開展閑暇教育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力爭使我國高職院校的閑暇教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逐步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馮建軍,萬亞平.閑暇及閑暇教育[J].教育研究,2000,(9):37.
[2]李智慧,何玉芳.閑暇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野[J].新西部,2008,(4):170-173.
[3]趙虹元.高校實施閑暇教育的價值與策略[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32(2):21-23.
[4]陳君.大學生閑暇生活與閑暇教育研究綜述[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5):91-93.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
責任編輯 藍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