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耘
[摘 ? 要] 科學的進步已經不僅體現在社會建設方面,在教育基礎上也會伴隨著人們的精神成長出現相應的發展,教會學生如何閱讀資料,是提高學生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小學生在數學文本的閱讀方面,需要進行引導才能夠保障其日常學習中對知識的理解。教師應該為學生答題解惑,使其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點和文本信息點,從而提高學生數學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 數學閱讀;資源開發;文本信息
在數學課堂中如果讓學生有興趣地進行文本閱讀,能夠極大地促進其對資料知識點的獲取速度,且在感受語言魅力的過程中,能夠通過邏輯性的閱讀來理解數學思維以及數學中符號代表的含義,這樣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把握閱讀知識脈絡
1.理解性的閱讀
如何做到理解性的閱讀,是現在小學數學教育的難題。根據文字、符號、圖形來進行文本方面的信息教育,是培養學生的一項有效措施。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文本中各項信息的意義。教師可結合實例講解并進行說明。針對重點信息進行朗讀,如:“某人的地板破碎,其規格是1米長的正方形地板,那么如果利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瓷磚進行修補,需要多少塊瓷磚?”這些就應該注重兩點進行閱讀,一個是以邊長來表述的總面積,另一個是以面積單位進行敘述的單塊瓷磚,閱讀文本的關鍵就在于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只有注意到不同的單位,才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來進行解答。這樣理解性的閱讀,能夠很好地保障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2.思想性的閱讀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當帶上自己的思想,這樣對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思想是決定學生理解到位的根本所在,只有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夠在面對不同問題的時候,迅速地采取應對的辦法。教導學生擁有獨立的思維十分重要,這也是培養學生學會自學的一項重要手段。讓學生能夠有效且獨立地完成對知識體系的認知,才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有思想的人,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他們能夠通過自身的理解,對世界進行詮釋。小學數學閱讀,是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的一項有效措施。
二、領悟知識的本質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讓學生運用一些巧妙的方法理解并領悟知識,也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眾多方法中,最常見的方法如下。
1.圖文結合突破文本關鍵
在數學教學中,圖文結合的形式成為突破文本閱讀教學難題的一項根本形式。由于小學生的思想還不是十分健全,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
圖文結合,可以從立體幾何的教學上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這對其思維的發展,有著更好的促進作用。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讓學生理解這些空間結構,如在對圓錐體積的運算中,可以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來進行傳導教育,同時利用模型來進行課堂實踐教育,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體積知識。
2.從文本中提煉方法
通過對文本的提煉,可以為學生解答很多適用性的問題。例如:在計量單位的教學中,對計量和數量兩種信息進行對比,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手勢來引導學生。例如,在學生學習長度單位的時候,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分別,學生并不是十分理解,這樣就可以利用雙手來比劃不同單位的區別,讓學生能夠產生直觀印象,從而保障其在學習后對知識的應用。在個別的案例應用中,根據實際應用來對學生進行空間感知能力培養,從而確保其在對單位的認知中,能夠體驗到感官上的直觀認識。
新課程的教學標注不是封閉式的,在計算的法則上也不拘泥于條條框框,所以在教學方式的提煉上,應用數學課題的獨特性來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闡述文本內容,同時在計算公式方面,也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習資源。對學生今后在解題、復習、預習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理解語義領悟文題含義
在數學文本的閱讀中,聯系實際應用的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對文本的解讀中,根據語義領悟可以有效地進行分析。作為學生,在進行關系的分析上,可以針對數學符號和圖形上的分析來確定其中要表達的含義,這也為教學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教師可以通過上文的地板問題等實際案例進行提煉。在對地板的面積換算中,利用偷換主語的形式來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刻分析,在能夠更好地理解到其中的各項信息以后,可以很快地進行換算。如1m=10dm,而根據面積計算公式S=a2,這樣就能夠快速算出總面積S=10dm×10dm=100dm2,而單位瓷磚的子面積A=1dm×1dm=1dm2,換算成個數則為n=100÷1=100。這樣的計算方法比較直觀,教師在授課時,利用實例教學的形式來進行分析,如:正方形的邊長為1m,亦即10個1dm,那么其擺放的形式則為10排10列,這樣其個數也就能夠用10×10的形式來表示,這樣也可以為其提供一個有效的計算方法的展示,開發學生思維。
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通過獲得新的知識,能夠更為有效地保障學生對數學文本的認知,同時對其觀察能力有很好的促進,對其歸納知識點以及進行信息分類的能力有很好的提升。
三、課外輔導促進師生交流
由于課改的進程在不斷加快,課堂將不能夠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在課堂上,通過閱讀等方法無法掌握的知識則需要在課下進行輔導。這樣一來,不僅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上獲得了一定的教育資源利用,同時也為學生在認知方面的缺陷提供了改良的保障。
由于低年級的學生識字較少,閱讀能力比較差,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詞句之間的含義,所以就需要在課下進行師生交流,這樣為其學習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中,根據不同年級對詞句理解能力的不同,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也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來進行不同的指導。
針對高年級學生,可以根據他們對課本的理解,來進行一些知識方面的闡述,這樣在公式法則方面,他們就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學習認識,為后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而對低年級的學生,則針對他們的識字明理等方面進行教導,在課下進行分析總結,讓其能夠更早地理解和明白課程的各項指標要求。
在進行課外的交流中,應當多反思判斷,針對學生對課本的理解進行摸底,在課本思想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樣也就為學生提供了更深層次的分析,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打下基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針對閱讀的技巧進行深層次的反思總結,這樣為數學文本的閱讀梳理了知識結構,為今后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將不同學生對課程的理解進行對比,按照相應的文獻來確定其教學中的各項指標,為數學思維的確定提供教育基礎,這樣教學方案,也能夠更好地按照相關的教學制度來擬定,為初中和高中數學教育夯實基礎。教師在教學的思路上針對學生的趣味閱讀等方面進行了改進,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了上升的空間。
參考文獻
[1]詹勇芬.重視數學文本閱讀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談小學生閱讀數學文本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2,(17):64.
[2]唐文新.培養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8):75-75.
[3]李瑾.培養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4]樓飛鳴.基于“你知道嗎”的學生數學文化價值生成探究[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6):48-49.
責任編輯 ? 吳晶晶
[作者簡介] 侯 耘(1973—),女,江蘇連云港人,灌南縣鎮中小學,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