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摘 要: 針對中職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這一現象,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 教學方式 培養興趣 口語交際
中職英語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由傳統的知識傳授型向口語交際型過渡。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訓練中存在輕“說”的傾向,這是英語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在英語教學四項技能訓練中,把握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內在關系,突出“說”的訓練,有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但是,大部分中職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敢開口講英語。中職英語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現我簡要談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和體會。
一、改革教學方式,增加語言交流機會
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不僅能夠增加語言交流的機會,而且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英語。然而,目前教師基本上充當演講人的角色,學生只是聽眾,教師通常花大量的時間講單詞與語言點的用法,分析難句與段落大意等,學生很少有發言的機會。因此,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英語口頭交際能力低下。要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可組織多樣的課堂活動,以下主要介紹三種:
(一)值日生報告。
這種訓練活動一般在課堂前幾分鐘進行,有助于上課伊始就形成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生輪流值日,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鍛煉口語表達能力。活動可包括角色扮演、口頭復述、對話演講、故事講述、新聞報告、即興演講等。因為當眾表演,學生課前就要精心準備,這樣可使學生開口說英語,而且優秀的學生可以帶動基礎差的學生,活躍課堂氣氛。
(二)情景對話、問答交流或看圖說話。
這些訓練活動一般在課中進行。如果授課內容為對話,教師在講述完教材中的對話后,可創設相類似的情境讓學生進行情景對話,兩人一組進行操練,然后讓學生表演以檢查其掌握程度,如購物(Shopping)、打電話(Making telephone)、看病(Seeing doctor)等,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果授課內容為一篇閱讀文章,教師可叫學生提前預習,然后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進行問答交流。
(三)小組討論或辯論。
這種訓練活動通常在課堂最后進行。在講述完一篇文章后,可叫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口頭總結復述,請學生復述英語文章是鍛煉英語口語的一種好辦法。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主動性,教師可按座位把學生分成兩組,在學完課文后,給學生提供一些與課文或閱讀材料相關的話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內討論,這樣使每一個參與者都得到平等的練習機會。
二、克服學生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口語興趣
課堂上的交流發言是學生進行口語交流的主要形式,可是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總會出現“不敢開口說英語”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存在“愛面子”的思想,怕出錯誤,上課時不喜歡積極發言。這樣長久下去就形成惡性循環,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就更加難以提高。針對上述情況,可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一)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焦慮感,讓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
針對學生害怕出錯的心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盡量發現學生的優點加以表揚,對于學生的錯誤要區別對待。在進行機械或半機械練習時,學生犯的基本結構錯誤,應引起重視,避免泛濫。但是,在學生自由表達時不宜過多糾正,在學生說話中間尤其不宜打斷,因為此時交流是主要目的。若發現這類錯誤很多時,則應該結合具體語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練習,直到他們養成正確的語言習慣。
(二)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促使學生開口說英語。
為了使學生開口講英語,教師有必要采取一些強制措施。我在教學中非常注意帶動學生進入“active”的狀態,要求學生主動發言。為達到這一效果,我把學生課堂英語口語能力的表現基本以A、B、C三個等級表現出來,并與學生的期末成績相結合。這樣,每當我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表演時,總有學生主動站起來爭取機會,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也會因為擔心老師點名而主動爭取機會開口說英語。在這種強制措施的驅使下,學生為了有好的成績,會不得已開口進行英語對話。這樣,經過大量練習,學生會逐漸克服膽怯的心理,敢于大膽開口說。
(三)積累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的口語交流的內容。
一方面,要求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工作,把要談論的話題提前做好準備,把準備好的內容在課堂上表演出來,或者鼓勵他們參加英語角,找一個不認識的人交談,把已經準備好的內容大聲地說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找到自信,感覺自己也能說英語,慢慢地就減少了恐懼感,就有膽量在課堂上開口說英語。另一方面,推薦學生去看大量的口語書、原版電影,越生活化的越好。
總之,改革英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已經勢在必行。我們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與儲備,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學生普遍存在的口頭交際能力低下的問題,使英語教學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文秋芳.口語教學與思維能力的培養.1999 (2).
[2]文秋芳.英語口試教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