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
摘 要: 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重視思想與情感教育的作用,結合教學內容尋找恰當契機,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從而實現引領學生成長的目標。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情感教育 分析研究
歷史教學要充分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樹立正確理念,增強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情感,樹立遠大的理想,等等。在歷史學習中對學生強化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廣大教師一定要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使其成為引領學生成長的亮麗風景。
一、高度重視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意義
歷史教學既要重視知識點教學,又要重視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培養,并積極開展思想情感教育,讓學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激發熱情,增強責任,其主要具有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以史為鑒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翻開中華民族發展史,近代史近乎一本受欺侮、受侵略的血淚史。對學生進行歷史情感教育,可以讓他們從中華民族苦難的歷程中受到深刻教育,增強民族責任感,牢固樹立發展祖國、強大民族的責任感。這對于當今一代初中生而言,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能夠讓他們以遠大的理想抱負樹立內心的強大追求,正確抵制各種社會不良思潮。
二是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民族之偉大。中華民族的偉大,不僅在于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走過了輝煌的歷史,而且在于中華兒女在受壓迫、受欺辱、受侵略的殘酷環境中勇于抗爭,不屈不撓趕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國。中華民族的偉大還在于中華兒女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偉大的成就,經濟建設不斷發展,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等等。
三是幫助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心。當前社會理念思潮多元化,對許多初中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具有一定沖擊,甚至產生不良影響。歷史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了解、對比分析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能夠進一步堅定社會主義理念與信心,增強對社會主義的全面認識,這也是培養高素質青少年的思想基礎。
二、緊扣歷史課堂教學強化學生情感教育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有所體會。課堂是非常重要的抓手,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今昔對比讓學生知恥昨日而振奮前行。過去中華民族受到了欺侮,現在我們正在用我們的智慧汗水使祖國更加強大,民族更加強大。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應當結合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與將來進行。例如在《抗日戰爭的勝利》教學中,筆者向學生介紹了中國近代史中被壓迫的不同時代,讓學生明白從八國聯軍侵華到日本侵略者侵華,這些都是中國國力落后導致的。再看今日,中國成為世界影響極大的經濟體、政治體,中國的軍事實力有了顯著增強,我們的外交事業也得到迅猛發展,這些正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堅持不懈發展壯大的結果。通過中國現在的發展,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地位、影響力與過去的中國進行對比,學生既增進了對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解,又更加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并且對明天的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2.運用鮮活事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有些學生容易受到當前社會上一些片面理念的影響,加之網絡中摻雜著一些敵對勢力的滲透,他們在有意識地通過網絡抹黑黨和國家,這就對學生的思想發展與成長產生了不利影響。筆者在教學中運用鮮活事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以直觀的感知印象消除片面理念。例如《世界經濟的奇跡》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明白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的巨大成就,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人民儲蓄水平、基礎設施投入和群眾生活條件改善等方面取得的顯著變化,讓學生明白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了多么偉大的成就,雖然政治體系中還存在一些腐敗分子,我們的經濟與市場中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這些都不能以偏概全而否定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通過數據、圖表、鮮活的案例,讓學生增強了正確認識社會、全面認識社會的能力,同時滲透了思想情感熏陶。
3.結合國際國內熱點滲透思想情感教育。當前,我國正面臨發展的重大機遇期,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當前國內外發生的一些事件、關注的一些熱點進行分析討論,從中有效滲透思想情感教育。例如針對我國第一首航母遼寧艦的下水及當前國內正在新建多艘新航母這一社會關注熱點,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我國擁有航母意義是什么?體現了什么?讓學生明白我國擁有強大的海軍,既是維護國際和平的重要力量,又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必要保證。通過對遼寧艦的介紹、對中國新航母的分析,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被有效激發出來。筆者在教學中還播放了一段遼寧艦訓練戰機起飛著落的震撼場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在保家衛國能力方面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有效增強了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
三、發揮課外活動資源對學生思想引導的功能
初中歷史教學要注重突破課堂,對課外活動精心組織,并有機滲透思想情感教育。筆者在教學中從三個方面著手。
1.引導學生開展調研。例如《城鄉人民生存狀態的變化》教學后,要求學生調研自身家庭、本地區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設施等方面發生的變化,通過五年、十年、二十年等不同時間節點進行鮮明對比,以更具說服力的現身說法幫助學生加深對社會發展進步的直觀理解,從而受到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信念教育。
2.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一些空白,引導學生課后針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辯論。可以針對臺灣問題,可以針對周邊東海南海局勢等較為敏感的話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如研究祖國統一的方式,研究維護東海、南海領土完整的路徑,等等。在這些方面既兼顧了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又提高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功能。
3.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讓學生結合歷史教材內容,自己尋找相關知識點,通過網絡、書籍獲得更加豐富的感知,在自我感悟中升華思想情感,這也是強化思想教育的引導功能的重要路徑。
綜上所述,強化初中歷史情感教育應當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使其更好地發揮對學生成長的促進功能。
參考文獻:
[1]呂海英.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搞好情感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0(04).
[2]胡琛,史風春.以豐富的歷史課堂教學開展美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