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丹
摘 要: 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型人才,所以,課堂上應該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的條件;鼓勵學生質疑,是提供給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機會;鼓勵性評價,是激起學生創造熱情的催化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保證;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碰撞出的火花,是點燃學生創造熱情的火種;教師的創造性思維的提升,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源泉。本文將從以上七個方面,具體分析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 課堂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方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和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跨世紀的發展,把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問題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又是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核心,所以,課堂上應該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指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它要求重新組合觀念,以便產生新產品。創造性思維的結構極其復雜,形式多種多樣,屬于思維的一個分支,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態。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維的特點之外,還具有主動積極性、獨特性、發散性、新穎性等特點。所以,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才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充分發揮。
一、建立民主課堂,激發學生求知欲
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主動觀察、反復思考、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往往是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先導。所以教師應該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處于平等地位進行討論、研究、爭論,這樣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的精神負擔。此時的課堂上,學生是平視教師的,教師完全退到和學生一起探究的位置,教師視具體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發展自己的見解,使他們不迷信、不守舊,敢于打破常規,敢于提別人沒有想過的問題,使學生在對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產生強烈求知欲。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發現
心理學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產生愉快的情緒,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不良的情緒會使人注意力難以集中,從而干擾認知過程,降低智力活動水平,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積極良好的教學情境非常重要。問題是思考的起點,但貫穿教學始終的問題不應該是一問一答式的,而應該是圍繞教材待解決的問題而提出的引導學生正確思維、激發探索的導學問題。它的目標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該做什么?所以所提的問題應該是集多樣性、發散性、輻射性于一體的、學生經探索又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索。
三、鼓勵學生質疑,提供創造機會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所以教學中,光靠教師創設問題情境還不夠,教師更應鼓勵學生創設,讓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可以在探索完新知識后提出問題,也可以根據內容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辨析,這樣能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所提問題要力爭做到觀念新、見解廣、有高度,與眾不同,充分表現自我價值,體現競爭能力。問題解決完后,要提醒學生多問為什么?有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途徑?鼓勵學生從多個方面分析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給予鼓勵性評價,激起創造的熱情
教學中,若學生對問題有新的看法或設想,則教師應熱情鼓勵,給予必要的肯定或指導繼續探究,哪怕是錯誤的或者不完善的看法,教師也要首先給予重視或評價。這樣的課堂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堅強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頑強毅力,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富有創見性的想法。其次評價時,教師應注重評價形式的及時性、多樣性,內容的多元化,目標的層次性,促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充分顯現和反映。
五、給予學生時間,充分參與創造
陶行知說:“創造的兒童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的解放。”由此可以看出時間的保證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所必備的條件。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有效的時空內學會觀察、學會思維、學會想象、學會發現和解決問題。在充分的時間里孕育出來的問題一定是有價值的,當學生提出這樣富有創見性的想法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在解決問題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中,學生更會積極大膽地創造。
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特別要鼓勵學生的獨創精神,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是“各自為戰”,也可以“分群分組”,還可以“你一言,我一語地群起而改之”。遇“迷路”的學生,不要立即給方向,要給予“指南針”,讓學生自己定向,盡可能地肯定學生思維合理的成分,多讓學生去活動、去參與,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更加積極地探究,逐漸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七、提升教師的創造性思維,進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創造性的教是學生創造性的學的前提。學生是否創造性地學,并在日后施展出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高低。因為創造性思維強的教師,不僅對教什么、怎樣創造性地教和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學心中有數,而且能對教學過程積極地計劃和調控,使教學過程不斷得以優化。所以教師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高低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深遠影響。教師一定要更新觀念,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在課堂中要避免存在重教輕學、重傳授輕方法指導、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現象,要將重視解題的結果的正確性轉變為重視策略及其過程,并使學生對自己的思路有一種自我意義和自我調節。因此,教學中師生的多邊活動,不應僅僅局限于知識方面,更應在認知策略和思想等方面展開。重在讓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發展學生思維,反省思考學習的內在過程,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所以,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國民.學習創新教育理論構建課堂教學新思路.
[2]劉北榮.培養創新意識要實行五個解放.
[3]梁立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創新(六環節)教學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