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
摘 要: 當今社會科技突飛猛進、深刻變革,不僅對未來人才素質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對當今教育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教育部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給中小學生減負的基礎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教師的當務之急。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陣地,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物理課堂 激發興趣 教學方法
愛因斯坦曾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睂W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會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感受。
一、設計問題,激發興趣
初中學生具有形象思維能力,大都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結合認知結構的特點,對形象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初中物理例題的講解中沒有引人入勝的問題,加之題型是剛剛接觸的,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接受起來有些困難。若教師能使題目有趣一點,學生就可能比較感興趣。如講解“液體壓強的計算”時,“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開始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二次下潛試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已經坐底,下潛深度6908米,狀態正常,請問“蛟龍”號在一個0.1平方米面積上承受的壓力為多少?“嫦娥”奔月,遠古神話變現實;“神舟”升空,千年夢想終成真;“天宮”載人,空中樓閣可期待,那么重的航天器為什么能從地球飛向太空,而人為什么跳不出去呢?速度達到多少才能沖出地球到達太空?題目一出,學生的興趣濃厚,思維活躍,討論激烈,問題迎刃而解。不僅讓學生學新知識時感到樂趣,而且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利用學史,培養興趣
語言是教師教學的武器,正確掌握并熟練運用語言是執教的起碼條件,高超的語言藝術是教師特別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學生普遍愛聽故事,如果能把科學理論的建立、科學發現的過程,科技發明、物理學家的生平、各學派間的爭論,以及多方面的物理學史展示給學生,就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教師可結合物理教學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阿基米德是如何發現阿基米德原理的故事。再如少年時的牛頓并不是神童,他資質平常、成績一般,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讀物,并從中受到啟發,自己動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風車、木鐘、折疊式提燈,等等,相信學生一定會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多動腦,一定會有所發現。在教師的帶領之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三、創設實驗,引起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由于初中學生認知結構的特點,再加上好奇心的驅使,教師若有創造性地多做實驗則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為實驗能真實、生動形象和直觀地賦予學生豐富的感性認識,促使他們對物理知識有理性認識的提升。如熱學教學中講解蒸發具有制冷作用時,可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擦一些酒精觀察其示數的變化。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可以用一個單擺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眼睛,人不動,然后松手,使單擺擺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會碰到老師的眼睛,結果出人意料。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講解影響液體蒸發因素時,先用酒精在板上擦一小斑,再擦一個較大的斑,用科技材料中做的小電風吹較大的斑,觀察現象,得出結論。追問:若用小電風吹較小的斑能否說明問題?再如物理課本上的研究分子擴散現象,若把裝有二氧化氮氣體的廣口瓶放在上面做此實驗能否說明擴散現象呢?一系列實驗和追問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
四、結合媒體,提高興趣
目前,農村中學物理教學手段比較先進。如果學生整天和黑板打交道,難免會產生厭倦情緒。若教師在上課之前對講的內容按認識事物的規律和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活動的特點精心設計,學生借助現代化教學媒體,讓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識變成具體生動的畫面演練過程,讓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在聲形并茂的課堂上讓他們去感知、去理解、去消化,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F代化教育媒體不僅具有新穎性、藝術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具有開闊視野、方便觀察等作用。因此,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認知過程的激情,使他們學得更快更好。
五、聯系生活,產生興趣
物理是一門基礎學科,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得很緊密。在講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可經常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現象和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討論,激發興趣,培養他們處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汽車突然剎車,乘客為什么會向前傾倒?在中暑患者身上擦酒精為什么能起消暑治療作用?黑板為什么會“反光”?用力撬東西怎么能最省力?攔河壩為什么要設計成下寬上窄的形狀?在幾千米高山上如果沒有高壓鍋,為什么連一頓飯都吃不上?為什么“220V,40W”的燈絲比“220V,200W”的燈絲要細?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長期困惑而感到歡欣,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物理趣味無窮,這樣自然而然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學中的許多定義、定理、規律、定律都是建立在大量實驗基礎上而得到的。演示實驗指為配合教學內容由教師操作表演示范的實驗,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實驗形式,是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必要基礎。能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把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清楚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實驗器材要盡可能取自生活實踐中比較常見、相對容易得到的器件、玩具、廢舊物品等,讓學生感到“瓶瓶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樂趣,感受到實驗貼近于生活,來源于生活,了解到并不是只有實驗室中的高精儀器才能做實驗,并不是科學家才能做實驗。例如:在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因素”的實驗時用科技小制作中自制的小電風、用廢牙膏皮研究物體的浮沉條件,用吊水用的輸液皮條演示潛水艇等。從生活中找來器材本身就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立足課堂,誘導興趣
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學內容都能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要以良好的契機為抓手,立足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慣性概念后,教師可做這樣一個實驗,拿一只筆套豎立在講臺邊緣的紙條上,然后問:誰能拿出筆套下面的紙條又不接觸或碰到筆套?做法是用手捏住紙條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擊紙條,這樣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既激發興趣,又使學生在終生難忘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知識。再如驗證大氣壓的存在,可用一個杯子、硬紙板、水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實踐證明: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強勁動力。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
[2]羅維治.中學物理教學法.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P197.
[3]李榮明.中學物理教學.1998(4).
[4]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5]邢紅軍.論科學技術發展與中學物理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