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麗
摘 要: “音樂中感情反映的因素能比較強烈地發(fā)揮作用,這便是音樂的特殊性”。音樂是表現(xiàn)感情的藝術(shù),情感教學對音樂歌唱教學有促進作用。在音樂教學中使用“情感貫穿法”,不僅能優(yōu)化歌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唱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體驗歌曲意境,領會作品中的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實現(xiàn)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 情感貫穿法 歌唱教學 學習興趣
音樂是表現(xiàn)感情的藝術(shù),音樂教學與情感息息相關(guān)。我國古代《樂記》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波蘭音樂家卓菲亞·麗莎說:“音樂中感情反映因素能比較強烈地發(fā)揮作用,占據(jù)首要地位,這便是音樂在反映顯示方式上的特殊性。”可見,在歌曲教學中使用“情感貫穿法”能優(yōu)化傳統(tǒng)單調(diào)的識譜學唱的歌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歌曲的濃厚興趣,幫助學生深刻體驗歌曲意境,領會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實現(xiàn)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學效果。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fā)歌唱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歌唱教學也不例外,若能在教學一開始就激發(fā)學生歌唱興趣,那學生就會學唱得輕松、學唱得快樂,道德情操與審美能力得到培養(yǎng)。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有積極情感學生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感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輕松、更迅速。”《初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積極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教學一開始就利用外界媒體渲染、教師情感激趣等方法為學生歌唱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情感氛圍,使學生“觸景生情”、“聽情生趣”,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激發(fā)學生的歌唱興趣,實現(xiàn)“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情到濃時自有趣,趣到歌唱自然好”的促學效果。
如教學《渴望春天》時,我在課前就播放《春之歌》這一以春天為主題的抒情、典雅的歌曲,以歌曲充滿春天詩意和暖意的優(yōu)美旋律為學生緊張的學習情緒營造出一種閑適、松弛的歌唱氛圍,讓學生對“春天”產(chǎn)生渴望之情;再如學習《大海啊,故鄉(xiāng)》時,我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為歌曲中的主人翁,想象遠離家鄉(xiāng)的孤寂心情、看到大海想念親人的思念之情。由于撥動了學生心中的情感之弦,學生自然而然投入到學唱過程中,唱出歌中的質(zhì)樸與深情,唱出曲里的優(yōu)美與平緩。
二、挖掘作品情感,增強情感體驗
歌唱本身是一種情感的釋放,但平常音樂課堂上學生并不愛學歌唱,其中有歌曲不流行的原因,更有傳統(tǒng)音樂教學過于保守、過于理性,重在讓學生識譜、練聲,對于作者的時代背景、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體會歌曲的情感都是一筆帶過,簡單的教師說一說、學生看一看,看似體現(xiàn)了音樂教學的學科特色,實質(zhì)偏離了高效教學的軌道。
不同音樂作品蘊含不同的情感,都包含創(chuàng)作者內(nèi)心涌動的情感或情緒,學生若能體會到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就能加強對歌曲的情感體驗,在情感體驗中加深對歌曲的認知、理解與掌握,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所以,歌唱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歌唱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用作品的情感因子喚起學生的情感喚起,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中體驗作品的思想感情,加強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歌曲的學習效率。
如學習《青藏高原》時,我告訴學生這是電視劇《天路》的主題曲,我們?yōu)槲鞑厣絽^(qū)的同胞修筑了青藏公路,封閉了數(shù)千年的山區(qū)首次實現(xiàn)交通的四通八達,那種興奮、那種激情可想而知。在我充滿激情的語境渲染下,在了解到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后,學生禁不住被藏族同胞澎湃的激動所感染,熱情高漲,積極踴躍地高唱起“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再也不是剛開始那種有氣無力的“敷衍了事”,高昂的歌聲中有喜悅的歡呼、有幸福的激動、有對祖國無限的熱愛。
三、指導情感唱歌,促進學習實效
“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是評價一個人唱歌好壞的標準之一,是音樂教學的預期目標。為什么有些學生歌唱得很標準,音調(diào)、音色、音速把握得很準,可為什么就是不耐聽,吸引不了觀眾的心,引不起聽眾的情感共鳴?究其原因就是歌唱缺少情感。所以,歌唱教學中,教師要反復強調(diào)學生“有表情地唱歌”、“帶感情地歌唱”,并對有感情唱歌進行指導,通過歌曲速度、唱歌力度、音色變化、歌曲的音律等表現(xiàn)手段,對歌曲進行藝術(shù)處理,表達歌曲的情感與風格,讓學生唱出歌曲的情,唱出歌曲的味,真正讓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體會音樂的情感之美,情感得以陶冶,心靈得以洗滌。
在學唱《青春舞曲》中,學生一本正經(jīng)地學習著,無論多么認真都唱不出維吾爾族歌曲的活潑、彈性。我告訴學生一定要帶上表情,面帶微笑地唱,情緒要激烈、歡暢,唱歌速度要輕快,有跳舞、跑步的感覺,節(jié)奏要鮮明,要有抑揚起伏之感,從中體現(xiàn)人們熱情奔放的激情歡悅。學生經(jīng)過一番“表情”演練,終于唱出民族歌曲中積極、樂觀、歡快的情緒,并受情緒的感染,喜歡上民族歌曲,課下時常聽到學生“太陽下山依舊爬上來”的愉快與歡樂。
此外,情感貫穿法還需要教師把情感激勵貫穿教學始終,用激勵性評價調(diào)動學生學唱積極性,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學習幸福、收獲自信的“天堂”。
總之,情感教學在中學歌唱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我們要勤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探究情感教學更為廣闊的輔助價值,讓音樂教學在情感中跳動歡悅的音符。
參考文獻:
[1]曾建文.音樂教學要彰顯學生的情感體驗[J].當代教學科學,2010.6.
[2]陳鴻.淺談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科教文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