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猴
摘 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重要途徑與平臺是必須實現它與政治課教學的有機結合和統一,增強兩者結合的情境性、趣味性、可接受性與有效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內部結構優化的解讀分析是促進政治課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 政治課教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學滲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思想及唱響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主旋律與主心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從學科課堂教學的角度有效破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落實難題,進而成功樹立及大力弘揚該價值觀,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積極性、自覺性和有效性呢?基于此,本文擬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結構優化趨向及其三個層面理念提升與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等進行探討,以期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層面解讀培養學生發奮圖強、提升綜合國力的發展意識及行動。
從國家層面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看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位一體的國家層面價值觀,既相互區別又緊密相連,它們統一于我國綜合國力的大力提升。也就是說,這四位一體的物質前提與基礎是社會生產力的有效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跨越式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綜合國力的增強,做到基礎、關鍵與核心齊到位、齊發力、齊發展,心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共同推進硬實力與軟實力不斷夯實。這啟示我們在政治課教學中注重加強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原理及其方法論運用等知識、技能與情感、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懂得什么是生產力,什么是生產關系?(初中),高中生還必須知道什么是經濟基礎,什么是上層建筑及其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而把握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經濟基礎)發展的唯物史觀原理,知曉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內容及運行規律、特點,學會初步運用該客觀規律分析歷史與現實發展現象,在對比、分析及總結的過程中,明確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的極端重要性與客觀規律性,從而樹立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價值觀自信,不因一時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波動而喪失發展的主控權與自信權,同時也能正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綜合采取相關有效措施,及時把控局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及綜合國力的提高。
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解讀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理念及其相應行為。
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層面結構分析可以看到: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這四位一體同樣具有很強的知識理念及行為指向意義。沒有絕對的網絡言論自由,只有相對的自由思維及思想,通過高中政治生活教學,我們與學生共同明確,政治生活及有效參與的重要原則是必須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面前無特權,不允許有凌駕于法律威嚴之外的特權人物,任何人只要觸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公正的裁決。因此,從社會層面解讀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這一理念躍然紙上,啟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強化法治理念意識及行為的教育,通過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景,增強學生的法治理念感性認識,通過關于法治系列問題的課堂設計,初步培養學生法治理念的理性認識,重點要求學生明確三個“W”,即什么是依法治國方略?為什么要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如何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夯實與增強學生對依法治國的問題意識及自我反思能力,通過教師的有效正面講解,及時宣揚依法治國方略的正能量,消除社會對依法治國方面若干少數負面典型,凈化法治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社會的主流法治觀念意識行為是好的,從而增強學生把握法治方略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與自覺性。
三、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層面解讀培養學生的愛國愛崗敬業奉獻等良好意識與品質。
從公民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有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大凡接受過義務教育及中等教育的學生都明確這些理念對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導向作用意義。梳理高中經濟生活與文化生活教材可以發現這四位一體理念意識均有其對應適合的教材知識素材蘊含。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是抽象與具體的結合體,說它“大”是抽象的,但它不是大而空,而是小而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就在我們對教材的如何有效利用與挖掘中……教學正確對待人民幣紙幣時,可以適時地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一位學生做到了珍惜愛護使用我國的法定幣種——人民幣,不隨意亂涂亂畫,并且在國際場合中及時有效地維護人民幣的發展權益,進而提升人民幣本幣在國際經濟市場的話語權與平等自由貿易權時,這些本身就隱含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影子。大而言之,愛國主義的現實物質基礎是社會生產力及綜合國力的提升,可以通過上述若干有效性、典型性知識的講解與教育引導,培養學生的社會生產力進步與發展意識理念,懂得自身的地位與作用,樹立以自身微薄力量積極奉獻社會的寶貴意識,調動學生勞動創造、創新創業發展自我及服務社會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文化生活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素材比比皆是。文化精神力量及文化軟實力民族凝聚力等知識充斥著愛國主義教育的強大精神動力,智力支撐與思想保證因素,從高站位及宏觀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入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能夠比較自如地把握相關文化知識問題設計及思維激發與智能價值觀提升,讓學生認識文化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在我們身邊,生活化及接近性的文化教育給課堂教學帶來很大便利,讓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有形化、有趣化、有感染力、有教育啟發意義,給陽春白雪及下里巴人搭建適合有益的互動平臺。
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現實聚焦是愛崗敬業,誠信友善。試想一個人沒有愛崗敬業,談何愛國主義精神。崗位多種多樣,包括學生學習在內的崗位都有明確的愛崗敬業精神支撐與具體要求。學生愛崗敬業的重要體現是落實好學習任務,增強學習意識,提高學習生存與發展的本領技能,教育引導學生在學會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總之,政治課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息息相關。我們期待與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的可讀性、可信度與效能度,優化教學教育素材,提高學生的認知把握能力,有效激發主體積極主動參與,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