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摘要:初中數學是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而初中生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階段,模仿性強,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意識、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師理應主動承擔起相應的法制教育,培養學生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教育任務。把法制教育內容滲透到數學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自覺地受到法制內容的熏陶,形成法制意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熏陶;法律意識有機結合
青少年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校園內,對他們進行法制教育,顯然更多地依賴于學校教育。學校是培養未來社會建設者的重要基地,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已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不再僅僅著眼于知識技能的獲得,而是更關注學生在學校期間人格上的塑造和培養,期待學校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接班人。不僅要有知識涵養和職業技能,更要有道德修養和法制意識。經研究發現,把法制教育內容巧妙地融入到學科教學當中是最好的辦法。
學校教育由各學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課外活動等構成,其中各學科教育占據絕大部分學校教育時間。但僅僅依賴思想政治教育和課外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將法制教育與其它學科教育結合起來,把法制教育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讓學生在學到學科知識的同時也獲得法制教育。初中數學作為初中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在其教學過程中自然也應當滲透法制教育。但在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只重視知識和解題技能的培養,往往忽略了法制教育的有機滲透。這里要注意的是“滲透”一詞,強調的是不聲不響、潛移默化,以在學生無意識狀態中進行為好。因為如果學生意識到教師在有意識通過教學講法制,就會產生逆反心理。要達到“滲透”狀態,學生才會在無意識中接受相關的法制教育內容。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做到有效滲透法制教育呢?
一、開發和積累滲透法制教育的數學教學資源,找準“滲透點”
要想在數學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教師就需要平時注意多開發和積累滲透著法制教育內容的數學教學內容,并且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法律知識的切入點和滲透點,把法律知識自然融入數學教學之中。以備教學時靈活運用。比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1.1節正數和負數中滲透《產品質量法》第六條、第十二條、第十四條;在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3節一次函數的圖象中滲透《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教育法》第二十三條、第四十一條;在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5節里程碑上的數及九年級下冊第二章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中都能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等。……如果教師單純地講解這些法制內容,則學生會毫無興趣。但把法制內容融合在數學題目之中,效果就會完全不同。
二、巧妙的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融合這些法制內容的題目,提供給學生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比如關于速度和時間問題中汽車運行類題目時,可以在教學中滲透《交通法》告訴學生超速行駛的危害和《交通管理條例》對超速行駛的處罰等交通法制內容,學生就能從中了解和熟悉交通相關法規。又如在學習指數、對數內容時,就有關于我國人口數的一個習題,通過計算表明,我國人口按1%的年平均增長率遞增,到21世紀中葉將達到20.54億人的驚人數字,為使我國人口在本世紀中葉不超過16億,就必須年增長率不超過0.45%,但是我國人口已達到13億。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深刻地說明了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處巧妙滲透《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土地管理法》,不僅改變了數學課的枯燥乏味,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向學生宣傳了計劃生育政策。
三、抓住時機凈化學生心靈
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能把進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時機掌握恰當,運用靈活,對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抵制心靈污染,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過軸對稱現象后,讓學生觀察到我國國徽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找出了軸對稱圖象的特點,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向學生滲透了《國徽法》,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講究“滲透”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五、教師要提高自身法制修養
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與教師接觸的時間最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直接的影響。要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教師得率先提高自身法制修養,樹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誠實做人,踏實生活;工作中,嚴格遵守《教師法》、《未成年保護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同時嚴格遵守學校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關愛學生,不體罰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合格人才。
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數學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教學內容中蘊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分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重視學生的平時教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化、細化法制教育,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把傳授科學知識同法制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學校教育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它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的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促使學生從小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教育培養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