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蓉
摘 要: 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多教師采用“自主·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課前小組建設和編寫導學案到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將課堂主動權讓位給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效果引發對此教學模式的思考,作者從學習內容、評價機制、學科性質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自主·導學” 小組合作 課堂教學
一、“自主·導學”課堂教學模式
“自主·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大致包括“自主學習—小組對話—展示生成—探究反思”四大模塊,各模塊所占時間比例因課而異、因生而異。
“自主·導學”總體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教育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思考、質疑、合作、討論、提高。
⒈抓好學習小組建設
⑴每組六人,分上中下三層,A、B、C分別各兩個學生。
⑵小組培訓,對每個成員的發言、課堂方式進行培訓,班主任對每組的小組長進行培訓,每個學科都有一個學習小組長。
⑶創新小組評價機制,例如A類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或者提出質疑加一分,C類學生加兩分;定期的統計分數,重新確定學生的層級(在教室的最前方有一個文化板,包括晉級規則)。
⒉編好用好導學案、訓練學案
導學案、訓練學案的編制要符合新課標要求,重點突出注意問題設置的層次性。導學案大致包括以下內容:學習目標、重點難點、使用說明、自學指導、相應練習、當堂檢測等內容。學案設計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
⒊課堂步驟及具體要求
(1)預習自學、探究問題:每位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靜心動腦,認真預習、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用紅色筆標注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及時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2)完成學案,訓練應用:在預習之后,由學生自主完成學案。學案中大部分內容,中等以上學生通過自學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綜合思考性題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題目要討論解決,注意標記。
(3)分組合作,討論解疑:這是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全面掌控,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圍繞問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任務一:確定發言的學生;任務二:注意總結本組好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以便展示。老師要走到學生討論中,了解學生可能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點撥。
(4)展示點評、總結升華: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把自己構建的知識網絡或提煉的典型解題思路,展示到黑板上,或者上臺匯報。匯報結束后學生可以質疑、提問或者補充。最后老師點撥,一是針對學生的展示點評,肯定值得借鑒的地方,指出存在的問題;二是對學生模糊不清的疑難,做出準確的答復;三是對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講解,歸納方法、規律,老師的講要語言簡練,直奔問題,點深點透;四是針對展示點評情況科學評價各小組,激勵到位。
⑸清理過關、當堂檢測:學生經總結歸納,清理過關,使知識更完善,掌握更扎實。
二、教學模式的特點
⒈教學理念先進
以“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發展”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是認識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⒉課堂氣氛活躍
在小組討論和小組展示時,學生積極主動地展現自己,不會因為自己的發言不完善而猶豫,也不會因為有老師在后面聽課而作秀。學生爭搶著上臺發言,積極思考,勇敢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觀點。
⒊教學效果明顯
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成長過程,刺激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三、對教學模式的思考
⒈選擇具有合作價值的學習內容
選擇具有合作價值的學習內容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討論的問題要有思考性、啟發性與探究性。“學源與思,思起與疑”。常有疑點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創新。探究疑點的時候是注意篩選那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是答案多樣、學生感興趣、愛參與的。
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合作學習是通過建立在個體需求的基礎上的,只有學生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學習才會有成效。如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討論,形成集體意見。否則,在學生對問題還沒有形成獨立見解之前就急于討論,學生的思維還沒有打開,容易被別人的觀點同化,出現人與亦云的現象。
⒊攻破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
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觀點,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但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對于內容較多、較難的課題一節課解決好知識點中的重難點存在難度。同時,有些概念和知識,僅僅依靠學生的知識范圍是無法清楚地陳述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導和講解,因此不能完全將課堂交由學生完成,如經濟生活中的概念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⒋關注評價機制的導向作用
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采取激勵評價。但是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的做法是否可取呢?會不會給學生一種錯誤的引導,會讓C類學生產生心理負擔,認為自己被貼上后進生的標簽,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評價機制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以后,會不會讓學習失去本真,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因此,建議采用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價機智,全面地評估學生的成長過程。
⒌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學會有效地陳訴自己的觀點,愿意傾聽他人的觀點,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語文、歷史、政治等文科科目,若采取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更側重于知識點和解題,則可能會忽略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失去人文趣味性。對于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應該因課而異,合理采用。
參考文獻:
[1]張潤柱.構筑學生課堂改善學習生活——“三步導學”課堂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
[2]金厐.“導學”課堂模式中教師的作用[J].中學語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