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政東 程愛芳
摘 要: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細胞生物學實驗,在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文章提出針對民辦高校學生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術,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關鍵詞: 細胞生物學實驗 教學改革 民辦高校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四大基礎學科之一,是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細胞生物學實驗,對理論課程的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掌握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創新能力,是生命科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目前實驗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考核評價體系不客觀等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是一所成立十年的民辦本科院校,與公辦高校相比,在辦學條件、辦學經驗、生源素質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為配合學校轉型發展的需要和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細胞生物學實驗根據本校學生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1.實驗教學現狀
學生基礎薄弱。民辦本科院校一般為三本院校,學生入學基礎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普遍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主動性較弱,發散思維及動手能力不強。
辦學經驗不足,師資力量薄弱,技術及設備較落后。雖然細胞生物學實驗在本校開設已有八年,但是與其他高校相比,在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體系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教學內容陳舊。在開設的實驗中,驗證性實驗居多,綜合性實驗不足,缺少設計性實驗。部分實驗內容與普通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實驗有重復。
考核方式不科學。傳統的考核主要以最終的實驗報告或操作考試為主,忽視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核,造成學生不注重實驗過程、片面追求實驗結果,使得實驗考核失去其真實性和價值。
2.實驗教學改革
2.1優化教學內容
精簡驗證性實驗,增設綜合性實驗,開設設計性實驗,重構實驗教學體系,豐富實驗教學項目[1]。對部分驗證性實驗進行改造,例如細胞膜的通透性實驗,以往只是驗證不同的等滲溶液對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現在增加去垢劑為試驗因素,探討其對膜的通透性影響。與其他課程重復的教學內容,或刪除或改造,例如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相觀察實驗,可以突出根尖細胞的DNA染色、制片過程,同時嘗試以其他植物根尖為試材,使學生掌握細胞化學的原理,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相的特點,學習臨時裝片的制備。
2.2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主導整個教學環節,為了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我們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對于部分實驗項目,實驗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實驗課題,讓學生以3-4人為小組單位,搜集相關資料并制訂實驗方案,課堂上講解實驗目的、原理及操作步驟,其他學生提出質疑,分組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相應點評和總結,學生再進行實驗。采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同時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2.3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實驗考核是實驗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檢查教學效果、鞏固所學知識、改革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原有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期末的筆試和實驗操作,重結果輕過程。學生只會根據教師的實驗方案,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實驗參與度不高,學習興趣不濃。
針對以上弊端,我們借鑒實驗課程“重過程、輕結果”的指導思想[2],注重過程考核。考核分為平時和期末考核,分別占70%和30%。平時考核包括實驗內容預習、實驗過程表現、實驗操作規范性、實驗報告撰寫。期末考核引入設計性實驗,考核分為三個階段:實驗設計、實驗實施、結果分析,各占10%。實驗設計階段,通過提前告之實驗項目,引導學生分組查閱相關資料、設計方案,然后教師對實驗方案進行點評和修改。實驗實施過程中,考查學生操作是否規范,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實驗,是否提出與本實驗有關的問題。實驗結束后,引導學生完成完整的實驗報告,注重分析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經驗。
3.結語
細胞生物學實驗是細胞生物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制度的改革,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提高,有利于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實驗相關技能,提高學習細胞生物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培養高水平的應用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貝盞臨,張欣,曹君邁,等.民族高校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9):153-155.
[2]王宏剛,陳成彬,王春國,等.綜合院校“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