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珠
摘 要: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所在,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較大比例,閱讀教學關注的是學生、教師、課文之間心靈交流的效果,是學生掌握知識、發散思維、培養美學觀、凈化心靈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了幾點體會。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加強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是長期以來,閱讀教學一直處于被忽視的邊緣,教師往往以自己的主觀臆斷代替學生的閱讀,學生很少自主閱讀,閱讀教學被上成教師講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的分析式教學。我們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氛圍,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增強閱讀效果。
一、認識到閱讀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要讓學生很好地進行閱讀,我們應該先讓他們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多數是無法明白這些意義的。在進行閱讀課程教學之前,應該先進行閱讀重要性理念的普及工作,才能在此更好地開展閱讀工作。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比較簡單,多數淺顯易懂,即使一些有難度的文章,經過多次的閱讀后也會對其有細致的了解。因此我們要大力支持學生的閱讀工作,在閱讀過程中不僅限于理解文章,還應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閱讀的展開需要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后,才能把閱讀當做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閱讀效果會更好,興趣也將更濃厚,閱讀才能更長久地堅持下去,長此以往,語文閱讀能力就能不斷提高。我們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可以在閱讀之前適當提出些問題,使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閱讀,這樣的效果應該會比較好。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將始終充滿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閱讀興趣。通過諸如這樣的措施幫助學生建立對閱讀的興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取得進一步提高。
二、質疑問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不斷發散。在閱讀教學中要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富有深度的探索性問題,讓學生帶著特定的問題展開主動閱讀,讓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同時通過提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避免無效教學,讓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提問的方法為學生的思維指明方向,幫助學生不斷探尋,進而解決問題,形成有效的思維能力。教師的提問要注意以下方面:(1)提問要注意時機。要選在學生思維關鍵處提問,以便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撥云見日,忌不分主次、滿堂亂問。(2)提問要精心設計、富有創意。簡單的“是不是”的提問并不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必須精心設計提出的問題,最好是提出富有創意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緊張的思維狀態。(3)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自主提問。閱讀不僅要回答他人所提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學生自主提問、自我分析與解決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教材,敢于挑戰,善于質疑,勇敢地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將學生的閱讀推向高潮,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成效,更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講究口語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學語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閱讀內容的情感性和閱讀思維的情境性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又具有清晰嚴密的邏輯性,再現作品中的形象和畫面,成為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所敘述、描寫的形象、畫面的藝術再創造,從而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論是講解還是描述,還是復述,其語言都應當活潑新穎,富有情感和魅力。總而言之,應當對學生是一種新異的刺激,易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并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學生的模仿和學習。
四、體現學生閱讀的獨特性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木,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以往的教學中為了實現所謂的教學目標,而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教材上,讓學生按照教師預定的思路以固定的模式進行閱讀。學生的閱讀體驗是標準化,是教師所預想的教參的標準答案。這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體驗,無法實現新課改所倡導的個性化閱讀。為此我們要從預設走向生成,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與感悟。這就需要廣大教師首先打破視教材為經典與權威的教學觀,具有批判精神,更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善于挑戰,為學生創設情境,還原生活、回歸生活,讓學生將文本與生活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產生更多的獨特見解與感受,才能暢所欲言,這樣學生才能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更是培養學生基礎語文素養及基本理解、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措施與手段。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看,主要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現,成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重要途徑。作為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實現的重要組織者與引導者,教育工作者應從小學生天性與年齡特點出發,結合學生的能力層次及知識構成,對閱讀教學的過程進行合理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索性,將學生性格中的劣勢轉化為個性化教學的優勢,爭取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完成創造條件,為實現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于興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周刊,2015.3.
[2]賈清.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實現個性化閱讀.學周刊,2015.1.
[3]劉文國.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周刊,2015.2.
[4]于紅波.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赤子,2015.3.